记录日本侵略青岛过程
“该日志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刘洵昌介绍,《阵中日志》展现了日大正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日志自1914年8月16日至1914年11月30日(日大正三年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三十日)。由日步兵第四十六联队第一大队副队长记录。
日志一天一篇,共107篇,400余页,10万余字。内容为日本侵略军在日本国内动员准备、人员编制、部队集结、兵员补充、舰载运输、仰口登陆、占领崂东、军事推进、遭遇战斗、攻占青岛、举行入城仪式等。还绘制了几十幅崂山部分地区的地图以及当时的作战线路。
“它记载的内容可以填补崂山区的对此段历史的研究空白。”据刘洵昌介绍,这本书是第一本以参与者的角度记录的历史资料。它可以与岛城史学界现在所掌握的日军第一次侵略青岛的历史相互印证。
日志将修复并电子存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9月18日日军从仰口登陆。二战时,日军在1938年1月10日从山东头登陆,崂山人民可以说是深受其害。这本书将还原崂山第一次遭到侵略的历史。”刘洵昌说。
对于这本书的保存,崂山区档案局副局长张冰介绍说,他们首先会做消毒除虫处理,“你看在日志的后半部分很多地方都被虫咬了,幸亏咬的大部分是空白的地方”。
消毒除虫处理后,张冰说他们通过先期处理和后期数字化扫描后 ,建立电子档案后进行封装保存。“我们在进行电子扫描时不用拆书,这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日志的完整性。”据悉,崂山区档案局将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仔细研读这本书 ,破译这本“日军密码”。
日军占领青岛分四个阶段
刘洵昌告诉记者,根据这本书的记载,日军占领青岛总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14年8月16日至30日,主要是日军在国内动员,进行人员编制、搭载准备等情况。1914年9月1日至9月18日是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日军主要是在日本登舰启程、装载运输,然后进行海上航行到达中国山东龙口停泊及转航崂山湾,9月18日在仰口登陆。”
1914年9月19日至11月2日是第三阶段,记录了日军登陆到攻占青岛的过程。刘洵昌告诉记者,日军占领王哥庄以后开始向西进攻,先后占领了崂山的柳树台、九水西侧、汉河、小埠东、西韩、李家下庄、宋家下庄、车家下庄等地。
1914年11月3日到11月30日是第四阶段,记录了日军开始攻占青岛的过程、与德军的战斗情况,比如说 11月16日日军击败德军进入青岛并举行了入城仪式。日志中记载的入城仪式开始时间是午前七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早晨七点。日志的记录者跟随一支部队在11月30日被派往守护胶济铁路,而日志也在这一天结束。
三个疑团尚未解开
针对这本难得的阵中日志,一些疑问也很值得研究——
作者到底是谁?
《阵中日志》虽然标示着日步兵第四十六联队第一大队副队长记录,但是具体到作者本人还是存在争议。刘洵昌告诉记者,在日志的第一页存在着两个疑似日志作者,“一个是大队副、三等主计,叫江口彦三,另一个是同副官、步兵中尉,叫吉田胜一,我们内部也讨论过,研究后发现这两个人的可能性最大,其中尤以江口彦三的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90%是汉字?
刘洵昌研究发现,日志中90% 的文字是汉字,为什么会在一本日本军官记载的日志中会有90%的汉字呢?
刘洵昌告诉记者,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日本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运动。但是,日本匮乏相应的近现代文化史学理论的素养与准备,即使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国语改良运动,日文中仍保留有大量汉字。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中汉字相应也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文件为何流入民间?
据介绍,从这本书所使用的纸张来看,每一页的中间都印有“陆军”二字。“负责的副队长每天都要把当天的行动记录下来,写的时候用了复印纸。复印出来的那一份呈报给了上级,这一份是原始记载,所以更显珍贵。”在刘洵昌和房振兴看来,这本书正是有了复印件上交上级,原件作为私人日记才得以留了下来,也有了后世流落民间的机会。
文/图 记者 李兵 见习记者 刘礼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