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搭载一枚中国结飞上太空。(央视画面截图)
从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的横空出世,到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再到天宫一号升空,中国人的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从神舟到天宫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究竟实现了怎样的进步?
指路天宫 天宫一号发射后,不仅将与神舟八号进行交会对接,此后还会相继与神舟九号、十号完成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的技术负责人杨宏说:“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意味着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将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
据悉,天宫一号将搭载一枚中国结飞上太空,把浓郁的中国风情带入浩渺太空。
飞往天宫 据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介绍,为了适应天宫飞行器较大的容积,火箭采用了新的整流罩,还采用了技术上更先进的冯·卡门曲线头椎。“这种曲线设计可以减少空气中的阻力,适应火箭在大气中的飞行,外形看起来也更漂亮。”除此之外,火箭的运载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为了能够承载更多推进剂,火箭助推器的形状由椭球型改成锥形。
享受天宫 “如果说神舟飞船里面的空间是温饱水平的话,那么天宫一号里面的空间就达到了小康水平。”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
按照驻留航天员的设想要求,“神八”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可以从飞船进入“天宫”进行工作和实验。杨宏介绍,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的照明、睡眠区、空气成分都有良好的控制。航天员可以在睡眠区睡觉,也可以看电影听音乐。此外,航天员活动空间有15立方米,舱内还设置了健身器材,用于锻炼航天员的下肢机能。白明生说 。天宫一号内还设置了个人娱乐设施,航天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利用可视电话与亲友同事进行交流。
决策天宫 中继卫星的正式投入使用,令天宫一号的美丽身姿能更长时间地停留在人们的视线中。2008年,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中继卫星的加入,使天宫一号的测控覆盖率提升至 70%左右。测控覆盖率的提升,对降低飞行器运行风险、提高地面测控指挥决策效率,尤其是在飞行器出现异常情况下及时实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天宫 从神舟一号开始,中国已经在太空开展了百余项太空科学试验。天宫一号的建成,真正将科学实验室“搬”到天上。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太空科学试验,实际上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安置了高光谱成像仪,如果试验成功,以后我们再去看哪个地方有污染,就不需要通过抽样检查或者跑到市场里面去检查了,而是通过遥感手段就能探测到。”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载人空间站将向社会征实验项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9月29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将向全国征集载人空间站应用项目建议,各方人士都有机会参与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实验。到2020年前后 ,我国将在太空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有人空间站 。张善从说,在空间站上开展大量科学实验,是建设空间站的终极目标。
“未来在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将比现在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张善从表示,目前已对空间站建成后将要开展的科学实验进行了规划,主要有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天文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八个领域的应用任务。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期将发布《载人空间站工程应用任务指南》,向全国征集项目建议。“各科研单位、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将有机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实验中来。”据介绍,目前天宫一号上安排的科学实验项目是全生命周期的,将贯穿天宫一号运行的两年寿命。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修相科]
相关专题:
天宫一号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