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医院里当护工
他们大多工作在医院中,却是那么不显眼;他们每天照顾的几乎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却没有白衣天使的光环。他们既扮演着病人家属的角色,又兼着护理病人的责任。他们被称为陪护。11月2日,记者来到青岛一家医院,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跟随着护工李丽,体验了一天陪护工作。
帮病人翻身也是技术活 上午八点半,记者来到医院病房。病房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道和过于安静的气氛让记者觉得有些压抑。
原本以为照顾病号也没什么难的,可是刚坐了十分钟记者就上了第一课。上午徐大爷不需要打针,记者便坐在旁边陪他聊天,他提出想要侧过身子来,记者刚想伸手帮他翻身,站在一旁的李丽却一把拉住了记者。“不能这么翻,会伤着病人的。”记者只好站到一边看她操作。她一只胳膊托住病人的腰,让病人把肩膀架到自己肩膀上,然后用力一抬胳膊,病人便翻过身来。“他的伤在腰上,如果直接翻的话会扭到的。”李丽解释道,“针对不同部位的伤,用不同的方式去帮病人翻身,如果在腿上,就得在两条腿中间垫上枕头,否则也会压到伤口,而且翻的时候得用巧劲,否则也容易伤到病人。”她一边帮病人把枕头摆好,一边笑着说:“这些都是技术活,都得慢慢学。”
休息是件奢侈事 作为陪护,一直都要守在病人身边,睡觉、休息就变成了奢侈的事情。记者照顾的徐大爷身体还算不错,偶尔陪他聊天的时候还能休息一下,但是这种机会并不多。九点,帮病人去打开水 ,回来后扶病人去洗手间,九点半去跟医生确认第二天手术的事情,不时还要拖地。即使坐着聊天的时候,还要帮病人削一个苹果,“老年人多吃点水果对身体好,身体恢复得也快。”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一上午的时间里,记者坐着的最长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这个病号身体还算好的,所以事情还不算多。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号,你几乎都不能闲着。他们躺着时间长了身子都容易肿,闲着的时候就得给他们做些按摩,活动活动关节。床单也得勤换,要不容易得褥疮。”李丽说。
下午一两点钟徐大爷挂着吊瓶睡着了,记者实在支撑不住坐在椅子上打起了瞌睡。等记者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护士已经给他重新换了一瓶吊瓶。“幸亏护士记着时间过来查看,要是你自己在这的话,病人就危险了。”李丽告诉记者。
晚上八点,记者拖着已经感觉有些肿胀的脚准备离开的时候,李丽仍在围着病人忙前忙后,为病人打水泡脚……对护工来说,晚上并不意味着可以休息,因为大多数老年病号都会有起夜的习惯,“很多病人晚上都会去洗手间,我们得扶他们过去,经常有病人晚上睡觉的时候腿可能会感到不舒服,我们得起来帮他们按摩。一个晚上,能睡个三四个小时就不错了。”李丽说。
当出气筒也是工作 家里有人住院,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心情都不会好,而作为护工,有时就不得不充当他们的情绪宣泄对象。
徐大爷需要用关节治疗仪做关节康复训练。但是跟护士站联系之后,记者得知几台机器都被其他病人使用着,“还得等半个小时再做。”此时徐大爷的儿子显得有些急躁,不停地催着李丽去问机器什么时候能到,记者只能跟李丽一起到其他病房一遍遍查看。“病人来住院,家属心里肯定都着急,这个我们都得体谅着点。”李丽说。
李丽的话不多,但她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却让记者印象深刻:“这是个良心活。”护工护理的基本上都是危重病人,有些甚至都已经丧失语言和行动能力。“有些不太负责的护工为了少干活可能就对病人照顾得不那么周到,比如因为帮病人解手有些脏,有些护工就故意让病人少喝水。病人自己又不能说,家属也不知道。”同样做护工的刘大姐告诉记者,“做我们这行都得凭良心,要把病号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照顾。”
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李丽仍没有闲着,她把卫生纸撕成一段一段的,叠好后放在徐大爷的床头。“这样病人用的时候直接拿就行,不用再撕了。”她轻声说。
文/图 记者 孙祥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