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祝福纸条陈晓燕老师收了一沓
在家养病的日子,陈老师经常拿出学生们的照片和留言看看。
“也许我们做不了太多的事,但我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希望大家能每天为陈晓燕老师盖一层楼。”近日,一则呼吁为恩师捐款的帖子出现在青岛一些论坛和网站上。记者了解到,帖子中的陈晓燕是崂山二中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陈老师于今年8月查出患上早期白血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她的汉族和维族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发起了捐款活动。截至目前,陈老师已经获得捐款 10万元左右。而要做骨髓移植,手术费需要大约50万元。
维族学生发帖:救救老师 “病魔无情,人有情;金钱有价,爱无价。希望我们的陈晓燕老师能够早日战胜病魔,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近日,一则呼吁为恩师捐款的帖子,出现在青岛一些论坛和网站上。帖子中称,崂山二中女教师陈晓燕不幸患上白血病,呼吁校友伸出援助之手。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普遍关注,网友纷纷留言、转发。
12月2日晚7时许,记者联系到了发帖人阿不来提。他介绍说,他是崂山二中 2009届新疆班毕业生,现在就读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上周三下午,我在母校的百度贴吧里看到陈老师患病的消息,后来就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写了这个《捐款倡议书》,并把它发到了网上。”阿不来提告诉记者,截止到12月1日中午,他们已经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捐款共计9200余元。
“我们在崂山二中上了四年学,和陈老师关系很好,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师生关系。”阿不来提说,得知老师的病情后,他和几个同学都非常心疼,希望能做些事情救救恩师。“听母校的老师说,陈老师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帖子在网上有至少3个不同的版本,但基本内容一致。这些帖子的作者既有汉族学生,也有维族学生。
几经寻找,有了相配骨髓 12月2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李沧区陈晓燕老师的家中。“最近六七年一直贫血,但都没当回事。”陈老师说,她以前也出现过头晕、乏力等症状,但一直没有在意,直到今年8月26日,她去青医附院做了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又称白血病前期)。
“当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整,陈晓燕才慢慢接受现实,开始寻找合适的骨髓干细胞。陈晓燕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姐姐查出患病后,他们都做了骨髓干细胞配型测验。
“经过测验,弟弟的骨髓和我完全不吻合,而妹妹和我只有三个点匹配。”陈晓燕说,由于匹配率太低,医生建议通过中华骨髓库寻找合适的骨髓。
两个月后,北京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中华骨髓库里找到了和陈晓燕匹配的骨髓。听到这个消息,陈晓燕的精神好了很多。但不久之后,她又愁容满面,“在做高分率检测的时候,发现对方基因有一个位点不太确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测。”
经过近一个月的焦急等待,北京又有好消息传来:又找到一个可以和陈晓燕骨髓相配的人。这一次,她没有像之前那样激动。“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等所有因素都确定下来,我才能真正放心。”
50万元手术费愁坏了她 现在,每隔20天陈晓燕就要去医院输血。陈晓燕的老家在胶州农村,父母都靠种地为生,家境不富裕。医生说,进行骨髓移植的话,光手术费就要50万元左右。
“去年刚刚和前夫离婚。今年4月东拼西凑借了 15万元,买了现在这套房子。”陈晓燕告诉记者,“现在光房贷每个月就要还3100元,如果住院的话,每天最少要花500元。”为了省钱,陈晓燕不敢住院,只是身体特别不舒服的时候才去医院输血。
崂山二中师生得知陈晓燕的病情后,纷纷为她捐款。全校146名教师一共捐出6.9万元,学生们也为陈老师捐出1.9万元。此外,校长还积极联系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为陈晓燕争取到1万多元的捐款。
与此同时,从崂山二中新疆班毕业的学生也委托负责新疆班的主任刘晓玲老师给陈老师捐款。刘老师拿着长长的名单告诉记者:“捐款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学生都没有留下名字。”陈晓燕在家养病的日子里,校长还带着陈老师教的高一新疆班的10位同学来看她。“这是我生病以来最感动的事情,见到同学们我觉得特别亲切,他们是我最惦记的人。”陈老师眼含泪花告诉记者。
陈晓燕的父亲陈秀茂表示,大女儿晓燕一直是他的骄傲,无论花多少钱,也一定要把晓燕的病治好。
同事: 晓燕很敬业还想和她合作 2日上午,记者来到陈老师所在的崂山二中,说到陈老师,曾和她一起带高三毕业班的于老师只用了两个字评价她:敬业!
“我2009年和晓燕一起带高三新疆班,民族班在我们学校是最难带的,因为新疆班的学生从小说维语 ,说汉语不熟练,这就给教语文的晓燕带来很大困难。晓燕接过班后,一句句地教学生,还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补课。最后高考时,她带的新疆班创造了语文成绩新高。”于老师说,自己真心希望还能和陈老师一起带班。
陈老师的“师傅”韩老师也告诉记者:“晓燕刚从青大毕业就是我带着她,无论我安排给她什么任务,她都能一点不抱怨地解决好。而且晓燕很懂事,别的姑娘上班挣钱了都给自己买些衣服首饰,只有她拿出工资供弟弟上大学。”
学生: 是她让我们在异乡不孤单 “我们都是新疆班的学生,十几岁就离开家来到几千里外的青岛,想家的感觉特别强烈。正是陈老师让我们觉得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不孤单。”崂山二中高一新疆班学生苏比伊努尔告诉记者。
苏比伊努尔说,他们刚来青岛的时候,汉语水平都不高,陈老师每天早上6时多到学校,晚上10时多才下班,陪着他们练汉语 。有时他们很想家,陈老师就牺牲休息时间带新疆学生逛青岛、爬崂山,组织大家做游戏。
“陈老师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的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但是陈老师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喜欢。我脾气比较急,有段时间经常和同学起争执,她就委婉地劝我、帮我和同学解释。”学生阿依波表示。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时,新疆班的学生拿来两张信纸,每个人在上面写下一段祝福,“老师你快回来吧”、“ 老师我想你”……孩子们写下了他们的祝福,央求记者一定要将祝福转交给陈老师。本版文/本报记者 邢成博 李保光 付连兴 图/本报记者 张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