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峰(右)和张忠谦老人聊天。
“私营的养老机构经营起来就是难。”经营养老院两个多月,李学峰有了这样的感慨。12月24日记者选择到位于李沧区升平路的金水源老年护理院蹲点调查。虽然各项条件都很好,并且还紧邻着社区卫生服务站,但这家拥有60个床位的养老院已经经营两个月,只招揽了13名老人入住。作为民营养老机构,该养老院负责人李学峰面临着资金紧张、社会偏见、恶性竞争等种种困难。因此他呼吁对于养老机构一律进行评估分级,并对不同级别提供的服务制定指导价,避免恶性竞争,才有更多民间资本愿意进入养老市场,最终受益的还是老年人。
个人出资办起养老院 金水源老年护理院位于升平路上一个小区内,一路打听记者找到了开在小区里的大门。出门迎接记者的正是该院负责人李学峰,护理院10月5日开始试营业,至今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的设施很齐全也很新。老人们有打毛衣的,有看电视的,平和安静。
坐下来聊了一会儿,记者才知道李学峰是《中国贸易报》山东记者站主任记者,“当初干养老院也是因为一个善念。”李学峰信佛,并曾许下诺言一旦有机会一定做点类似的善举。当时李沧区中心医院要做一个项目,就是将社区卫生站跟养老院结合起来,跟他沟通后他马上同意承办这个养老院。在这个养老院,记者闻不到一般养老院难闻的气味,还有一股藏香味在楼道内飘着。“干净在我们这是最重要的。”他说。
记者到的当天正好是周六,是老人们洗澡的日子,有些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则由护理员抱着到洗澡间洗澡。
今年83岁的张忠谦老人和老伴儿经过朋友的介绍,一起入住金水源。“我们在这生活得很好,三餐都不重样,比在家时好多了。”
目前月亏损万元 经过两月多月的经营,现在养老院慢慢步上了正轨。“做起来才知道不易,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民营的养老院就更难。”他说现在开业两个多月,只有13名老人入住。“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亏损1万元。”
李学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制定的价格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标准是每月1780元,刚开始老人来得少,优惠到1600元/人,有些自理老人收费更低,每月的进账这样算来是 1.7万元左右 。养老院聘请了5名护理人员 ,每个人工资都将近两千元。而水电暖气费等还要继续支出,每个月都处于赔钱状态。
■调查 民办养老院面临经营难 记者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获悉,目前青岛市公办养老院有19家,而民办养老院竟然多达108家。记者调查发现,不只是金水源老年护理院一家民办养老院感觉经营艰难,其他民办养老院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同感觉。位于市北区的广和老年公寓负责人魏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养老院现在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能实现高入住率了,但是价位一直提不上去。“我们这营养费是500元,有些老人说自己的退休金就是拿来让自己生活得好的,主动要求改善伙食。但有的老人或家属觉得500元的餐费标准也可以了,就不愿意再往外拿钱。”
此外,魏女士说,她能明显感觉到部分市民对民办养老机构存在偏见,“他们都感觉好像公家的就比民办的要好,其实我们的服务等各个方面一点不差,很多来的老人都不愿意走了。”她无奈地说。
另外一家不愿意透露信息的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原本是经过很好装修才开张营业的,但是开业以后老人不买账,入住率还达不到3成,后来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才实现收支平衡。
■呼吁 分级定价避恶性竞争 采访中,李学峰说作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事业的确很难,有时这种困难不仅仅是资金紧张,还来自社会的误解,“现在还是对养老事业宣传少了,社会上对养老行业还存在偏见”。
同时,李学峰告诉记者,在之前本市2009年公布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本市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开办补助。
此外,目前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着公立养老院和家庭作坊式养老机构的夹击,前者拥有强大的支持,各项硬件设施、人员素质都相对较高;而后者以低价位掩盖服务质量差,也同样能吸引不少人。“像家庭作坊式的养老机构,我之前就走访调查了很多家,他们最低能收到每位老人一个月700元,这能给老人吃什么,营养、卫生等肯定跟不上。”李学峰说。
“我认为在当前,政府应该对所有的养老机构进行打分评级,评出个一二三等来。”他说这样老人家属就不会将不同等级的养老院放在一起比较。同时他建议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制定指导价,保护商家的利益,这样才能让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文/图 记者 李晓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