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城阳站,人们扛着大包小包踏上绿皮车赶着回家过小年。
李青在餐车厨房里生炉做饭。
莒县的段玉友(左一)和老乡买的是站票。
1月16日早上 7时28分,5026次绿皮车缓缓开动,从青岛向菏泽驶去 。这趟绿皮车,由于票价便宜,每到节假日票源都很紧张,特别是春节期间,车票更是难买,乘客主要是务工人员和学生。不过,这趟被称为“农民工专列”的火车,今年将和随车的几名老乘务员一起光荣退休。16日,记者踏上了这趟绿皮车,亲身感受了它的拥挤,也聆听了它承载的故事。
能买上站票就很满足 1月16日一早,在青务工的安道涛和十几个工友扛着铺盖来到了青岛火车站南候车室。他们买的都是站票,安道涛只有30多岁,但他和工友们都不知道有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这回事,都是提前好几天去火车站买的。“买的时候就剩下站票了。”安道涛说,他们二十多个工友都在瑞昌路那边打工,本来想一起回家的,可是好几个工友的身份证留在了菏泽老家,买不了火车票,只能坐汽车回家了。
“去年我们来打工的时候还没有火车票实名制,他们就没有带身份证。”安道涛算了一笔账,坐汽车回家需要220元,坐火车只要43元,能省下近180元,所以有张站票也十分满足了。不过说起这趟绿皮车即将退休换成空调车时,他们要么沉默,要么反对,因为最便宜的回家方式即将与他们告别。
站10多个小时早已习惯 7时28分,列车开动,安道涛和五六个工友上了火车后抢到了车厢连接处,他们把被子往地上一放,然后坐下来。他的工友王世进说,他们几乎没买到过坐票,从青岛回菏泽共10多个小时,他们会选择在车厢连接处站着,早已习惯了。
临沂郯城的老黄今年已经72岁,他的工作是镪菜刀。“镪菜刀是个老行当了,俺从年轻时候就干这个,在各个村里转悠吆喝,磨剪子来镪菜刀!”老黄说,后来他来了青岛,快过年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镪菜刀,不过他还是决定在小年这一天回家,毕竟自己年纪大了,家人担心他,他也想孙子。
小年春节经常在车上过 与农民工不同,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不是返乡,而是刚刚起程。他们这一次,要从青岛去菏泽,再去烟台,再到济南,再去菏泽,最后回到青岛,休息三天,在除夕那一天,他们将再次踏上征程,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是奢望。
现在大部分列车都是用电做饭,唯独只剩下绿皮车还用煤做饭。当天,记者走进了这列绿皮车的厨房。狭长的厨房过道容不下两个人并排行走,今年49岁的李青师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给乘客做饭的。虽然用煤 ,不过厨房内并不见灰尘,李师傅一边洗盘子,一边介绍,他已经在火车上工作了近30年,已经回忆不起有多少个小年,甚至是春节在车上度过了。“除夕我们一般就是做6个凉菜、8个热菜,然后跟乘务员包饺子。”李师傅说,要是车上乘客少,他们就会把乘客也请过来一起包饺子,“都已经习惯了,能乐和乐和就行。”
将跟绿皮车一起退休 “今年我已经60岁,不到半年就跟这趟列车一起退休了。”袁春本师傅自从 2003年分配到这列火车上,已经在这趟车上服务了快9年。由于绿皮车需要烧煤 ,所以袁师傅主要负责照看炉子。“车厢内锅炉温度需要保持在 60℃以上,每个车厢一个锅炉,需要经常添煤。添完煤后,脸上和衣服上都是一层灰!”袁师傅说。
袁师傅感叹,去年的时候,他女婿就跟他叨叨,“别干了,赶快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吧!”可是袁师傅十分不舍,“我得守完最后一班岗,退休回家后想回来也回不来喽!”除夕那天,袁师傅还要跟随这趟绿皮车踏上旅程。 文/记者 王元孔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