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揭晓 台胞首次入选(图)

本报曾专访过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当选

2012-02-04 06:5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张平宜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2月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获奖,这也是该奖项首次颁给台湾同胞。此外 ,在今年的评选活动中,朱光亚 、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胡忠、谢晓君、吴菊萍、孟佩杰、刘伟、阿里木也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称号,节衣缩食资助众多儿童上学的白方礼老人获得《感动中国》特别致敬。

  助学老人白方礼获特别致敬

  张平宜是台湾省云林县人,曾任职新闻界,2000年因采访台湾麻风病疗养院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问题,后到四川凉山等地的麻风村采访,触动了她帮助当地教育的善心,她毅然辞去工作,专心投入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村爱心助学事业。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让人理解到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这是“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对张平宜的赞叹。

  除张平宜外,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还有: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年届90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扎根高原地区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从8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

  走过10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方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荣誉称号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在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

  “感动中国”是央视年终重头节目之一,每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产生10位年度人物以及1到3个特殊贡献群体。

  “感动中国”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央视表示,《感动中国》评选“人物事迹所蕴含的人格力量能感动观众”的标准从未改变,在人物选择范围上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

  据介绍,“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去年10月份启动,吸引了网民的广泛参与。

  过去10年间,该节目已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其中既有钱学森、朱光亚、袁隆平等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有徐本禹、丛飞、王顺友等在平凡生活中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民众。宗新

  ■“深夜连线”张平宜:

  将继续奔波于四川和青岛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这是“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给予张平宜的颁奖词。

  2000年,中国台湾女记者张平宜放弃了既有的工作,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一步步将一个原本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完善成为一个日渐正规的学校。

  如今,已有不少学生从这所名为“越西县大营盘小学”的学校毕业。孩子们虽然离开了,但他们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最终,张平宜决定借鉴中国台湾建教合作的经验,联合一家企业实行半工半读。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在步入社会之前有一个缓冲,又能不间断地继续学习。

  没有企业愿意合作,张平宜最终只好向在青岛办工厂的弟弟“求救”。

  就这样,2008年7月,“青岛希望之翼学苑”在青岛即墨工业园的一家台资工厂成立,学制两年。

  这也成了张平宜救助四川越西县大营盘麻风村孩子事业的第二个“据点”。

  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们白天上班,晚上上课。

  2011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张平宜坦言,其实她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希望几年后,留在工厂的孩子们都能成为工厂的骨干。

  张平宜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

  “电视上的我漂不漂亮?”2月3日23时许,记者电话联系到身在台湾的张平宜时,她依旧很爽朗。

  张平宜说,这份荣誉是大家对她的鼓励,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仍然会往来于四川 、青岛两地,继续做一个“麻风妈妈”。

  记者 朱艳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