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农民工端"铁饭碗" 没活干时拿保底工资

2012-02-18 05:4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即使工地没有开工,谷海先也有保底工资 。



  半岛都市报2月17日讯(记者 马正拓) 提及建筑业一线的农民工,往往会给人一种靠体力吃饭的“泥腿子”印象。记者从17日召开的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本市470家建筑业企业,已率先招用了38187名建筑业农民工为固定合同制工人,加速了来青务工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步伐。来自江苏盐城的钢筋工谷海先就是其中一位,即使没活干每月也能拿到 1500元的保底工资。

  17日下午,在洛阳路保障房项目的其中一处工地上,来自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永安村的谷海先和谷华先,正和其他工友一道,干些平整场地等活。由于当天没有大面积开工,两名钢筋工暂时无用武之地。“即使工地上不开工,我们每天也还有四五十块钱的收入。”谷海先说,与他干钢筋活每天150元左右的收入相比,尽管这一天收入减少了很多,但他很满足。

  以往一旦工地上没活干,谷海先等农民工只能打牌、喝酒打发时间,没有任何收入。于是,工友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四处流动,哪儿有活去哪儿干,一年最多的时候给十几个建筑公司打过工。“讨要工资时经常闹纠纷不说,整天像是在打游击。”谷海先说,自从去年与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固定合同以来,他们的打工生活开始稳定下来,工资待遇“旱涝保收”,全年的总收入增加了四五千元。

  像谷海先这样的合同制农民工,在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还有300余名。该公司负责劳务的经理隋振坤介绍,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建管局自2010年起,号召岛城建筑业企业培养自己的用工队伍,与钢筋工、木工、瓦工等技术型农民工签订固定用工合同,并提供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技术型农民工近些年是比较抢手的资源。”隋振坤介绍,以往他们一旦接到国内外比较大的项目,公司通常要到山东临沂、安徽阜阳、江苏盐城等地紧急招工,有时甚至要找劳务中介帮忙。自从与农民工签订固定劳动合同后,在其他企业遭遇“用工荒”的时候,该公司也不担心自己用工紧缺。

  与过去相比,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要为这300多名农民工多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但该公司认为很值。一方面,农民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眼下其他的农民工还在陆续回青的时候,该公司的合同制农民工已基本上全部到岗。“公司的用工管理也理顺了,一个工程项目结束后,能迅速组织工人投入到烟台、威海甚至是北京等地的工程项目上。”隋振坤介绍,公司运转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2月17日召开的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副主任、建管局局长孙宗贤表示,2011年,全市470家企业已招用38187名建筑业农民工为固定合同制工人,占建筑业农民工总量的27%。此外,还有33778名技术工人通过了考核鉴定,3816人获得了关键岗位证书,加速了向产业工人转变的步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