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妍 为劝说27岁的儿子冉杰希回老家的国企上班,57岁的河北人刘喜梅3年间10次奔赴重庆,最初好言相劝,后来打过、骂过,也闹过。但是,冉杰希只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3年来为躲避母亲,搬了3次家 、女朋友没了、工作也辞了,如今他不愿再见母亲。(3月 12日《重庆晨报》) 母亲刘喜梅的观念更多来自人生历练: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变幻莫测 ,个人未来愈发难以预期,选择一份稳定、体面 、有保障的体制内职业,可以让个体免于时代变革的动荡。但是,儿子冉杰希看重的则是一种更自由开放的职业前景 。这样的价值选择冲突,注定让这个家庭 ,以及无数身处这样迷途中的个体 、家庭无法释怀。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分析,始终抛不开的一个大环境是:当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个体难以依靠社保体系建立一种安全感时,能够为个体保障兜底的垄断、体制内职业,或许是最不坏的选择。
显然 ,要让人群各归其位、各专所长,让优秀人才去向更开阔自由的职业天地,而不是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庸碌度日。恐怕还要想想,怎样培育人才自由生长、开放选择的土壤;怎样建立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才不耽于保障之忧;又该怎样将垄断企业职员、公务员等职业通过制度祛魅,让职业选择更公平公正?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