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飞船主着陆场全面启动,准备迎接飞船和三名航天员返回。据了解,在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后,航天员将适时实施手控分离,在分离以后一天之内将返回地面,飞船预计于本月28日或29日返回。
搜救系统多次演练 6月24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表示,按照事先的计划安排,航天员还会在天宫一号再生活三到四天。然后进行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分离,在分离以后一天之内航天员将返回地面。
根据武平介绍的时间表,推算神九将于本月28日或29日返回地面。
着陆场系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着陆场、副着陆场、陆上应急搜救、海上应急搜救、通信和航天员医监医保5个分系统。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均在设置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回收。
参与飞船回收和航天员搜救的各系统人员、装备已经陆续到达主着陆场,并展开针对性训练和多次回收搜救综合演练。目前,主着陆场各分系统运转正常。
飞船撤离将用手控 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截至24日,航天员已经把主要的实验项目都做过了一轮。有些实验是需要重复的,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才能利用微重力和真空环境发现新的特征和规律。”24日,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说,3位航天员将继续在天宫一号开展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验。
针对媒体关心的女航天员状态,刘伟波说,目前体力消耗大的实验项目并不多,所以女航天员的表现不仅不比男航天员差,女性的细心和耐心还对任务开展带来了很多益处。根据计划,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
空中搜救航天员 武平表示,这次任务仍然采用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返回舱以后 ,第一时间把航天员护送到有医疗设备、医疗条件、医疗保障的安全的地方。
据介绍,这次和神舟八号任务相比,着陆场有两点特别加强的地方。
一是增强了着陆场系统的数据图像的传输能力,就是能够确保第一时间把现场对航天员的营救和处置情况及时地传回到北京的控制大厅。
二是跟上次神舟八号无人任务相比,这次增加了航天员的医监医保和医疗救护方面的工作,着陆场的搜索救援的演练已经进行了很多次了。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到返回舱,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据新华社
■太空精准对接再揭秘 帮航天员“对表”3170年不能差一秒 “航天员手控精准完成飞船与天宫的交会对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驾驶’飞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控通信专家陈建民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航天员提供手动操作信息的来源,靠的就是测控通信系统的大量设备。
“要想成功交会对接,需要通过天地之间的遥测,高精度定轨,确认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的对接口位置,要准确对准,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这就对地面监测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陈建民说。
在太空,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飞船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达到2.8万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哪怕很小的误差,都可能让飞船错离目标飞行器,或者造成可怕的追尾。
“地面站会不断发射、接收电波,通过计算飞行器距地球距离和电波传输速度对飞行器位置进行测量。神七成功发射后,我们对地面站测控设备进行了一次大改造,现在的设备速度更快、测量精度更高。”陈建民说。
“时间对于测控系统来说是非常严格的。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7.8公里,在这个高度上维系飞船的运行至少要达到8公里/秒左右,轨道越高,它的速度就越高。时间如果不准,就完全可能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情况。”陈建民说。
在遍布全球各地的测控站点,要使整个测控网的时间同步到一个时钟上,这就相当于日常的对表。“这个表的精度有多高呢?是10的11次方。大约相当于3170年不能差一秒。”陈建民说。
航天员在手动操作实施交会对接过程中看到电视图像,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这主要得益于通信系统的畅通无阻。飞行器、地面测控站点、指挥控制中心在天地之间搭建了一张无形的天地通信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实现各种通信测控数据、指挥调度、通信话音和视频等信息的顺利传输。
“过去,航天员看不到地面的图像;现在,天地之间、各地面站之间的通信系统实现了网络化连接,迈入互联互通新时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志国说,“如果把以往的通信比作‘乡间小路’,那现在的通信就是一条双向‘高速公路’,可以更快、更多地完成天地间的信息传输。同时,采用更高频段的信息传输质量有很大提高,现在传输的画面可以媲美高清电视画面,声音清晰程度超过日常电话通话质量。”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