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杭州、昆明等地之后,温州也走上了“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的公车改革之路。自走出第一步起,温州车改就要面临跟杭州、昆明一样的质疑声:能不能杜绝“公务员们一边拿补贴一边用公车”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国内多地公车改革失败的症结所在。
好在,温州仍然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与以往其他城市“一刀切”补贴不同,此次车改补贴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繁忙程度,将车改单位分三类核发补贴,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公务员的利益。从这方面看,温州车改值得期待。
1400余辆公车公开拍卖 7月1日上午9时,第二批222辆公车在温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始拍卖,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台上快速而响亮地喊着依次举牌者的报价,台下的购买者一边擦着汗 ,一边用手里的号码牌扇着风,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心仪的车出现。
这几乎和第一次拍卖时人声鼎沸的现场如出一辙。6月24日第一次公车拍卖那天,温州黄金假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亮就是在熙攘的人群之中,紧张地注意着台上的一举一动。
对于公车拍卖,黄亮并不陌生。去年十月,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的公车改革就已经展开。黄亮也参与了多次公车拍卖,并拍下了二十多辆车。一次次举牌,然后又一次次放下。这次报了四个名额的黄亮,一辆车也没有买。
当天拍出最高价的是一辆2008年7月购置的三菱越野车,起拍价12.15万元,最后拍到了17万元的高价。“一般用了快四年了,二手车价格至少要对半砍。”黄亮对此感到费解,现在一般的越野车新车的价格也不过二十多万元。
据媒体报道,4月12日,温州市下发《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由此正式启动温州公车改革。温州市将按照“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要求,拍卖处置除省管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以外的所有公务车辆。根据《意见》须保留的300余辆外,须拍卖处置的共约1400辆。其中,1400辆分6个批次进行拍卖,拍卖将在7月底之前完成。
公务员兴起买车热 在政府忙着卖车的同时,不少公务员正在忙着买车。
在拍卖的现场,黄亮还见到了不少公务员,他们在现场比较踊跃,频频举牌。“车改之后,他们很多都没有车坐了,过来拍辆车开着也不错。”
温州市某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刘长林(化名)的一位同事也去了拍卖会现场,“他就是冲着自己单位的车去的,毕竟自己单位的车,知根知底。”但最后,由于超过自己心里价位太多,就没有拍下来。
和这位同事一样,在车改之后,刘长林单位的好几个领导都在忙着买车,有的已经开着上下班了。
温州华通丰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助理方道树向记者证实,最近确实有不少公务员前来购车。“近两个月,丰田皇冠的购买者中,公务员能占到大约30%。”方道树向记者举例说,“6月份,皇冠销售了7台,其中公务员买走了两台。”
方道树分析说,领导们坐惯好车了,一般会选择乘坐舒适的皇冠。“他们买车比较倾向于丰田皇冠、奥迪之类的配置较高但又不那么张扬的车型,一般不会买奔驰、宝马之类的,这样就太张扬了。”
而大多数普通公务员更倾向购买十三四万的丰田卡罗拉,“这个车不会太寒酸,也并不是太高档,比较符合公务员的身份。”
方道树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公务员购车,车改之初,温州市车改办就让温州所有的4S店都把各种车型的价格报上去,供各公务员挑选。“车改办会争取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购车的公务员再拿着工作证到店里谈购车。”
方道树向记者透露,他们正计划着推出专门针对公务员的促销活动。
租车公司由政府指定 还有更早行动的。
早在去年十月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启动时,黄亮就对温州的这次公车改革充满了期待。他告诉记者,公司花费了一千多万元购置了近百辆车。为了满足国有企业的用车需求,他们还着重加强了高端车的购置。“光别克就买了20辆。”
除此之外,黄亮还为公车改革之后的单位提供了特别优惠的价格,并投标成为了三家“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用车租赁指定供应商”之一。“我们原本以为市属国有企业在公车改革后用车量会很大,所以提出了很优惠的价格,想着薄利多销。”黄亮喝了一口茶,幽幽地说:“但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公司现在为公车改革新购置的100多辆车中,正被车改单位使用的只有十几辆。”
对于这一轮的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黄亮也满怀憧憬,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他谨慎了许多。
“这次政府专门指定了温州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来负责车改单位的租车业务,这次公车改革对我们不会有太多好处。”对此,黄亮颇有微词。“不知道为什么市属国企公车改革的时候还有三家民营的租车公司一起入围,而现在却只指定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公司?没有竞争,他们能做得好吗?”
温州市公务用车有限公司经营服务部经理叶怀恩告诉记者,公司直属于温州市交运集团,专门负责政府车改单位的汽车租赁,目前并不对外经营。
根据此次车改“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的要求,在温州市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及市级功能区)外从事公务活动的公务交通,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保障,并按规定报销费用。“我们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用车单位在用车时先预约,我们就派车到指定地点为他们服务,最后产生的费用要先签用车联系单,每月25日再与单位统一结算。而如果是公务员个人租车的话,则是直接刷市民卡或付现金。”叶怀恩说。
研究公车改革十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也指出,指定一家国有的企业来暂时过渡也是合理的,但以后一定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让当地的几家租车公司自由竞争。
隐忧 监管措施待进一步细化 随着温州公车开始拍卖,各项措施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萦绕在中国式车改身上的诸多隐忧依然存在。
叶青介绍,国内公车改革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向市场化、货币化方面改革,“这个方向是对的,也是公车以后必然的发展趋势。”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的车改,各地方虽屡屡有大动作 ,但最后不是归于沉寂,就是被紧急叫停。
2008年4月,辽阳弓长岭区正式启动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除必须保留的执法车、作业车等,公车彻底取消,当时的补贴力度比现在的温州的补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仅仅在一年之后的2009年7月25日,辽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告,“停止车改补贴发放。”由此,已实行一年多的辽阳市弓长岭区车改被叫停。
“没有了公车,领导们就真的没有免费车坐了吗?”刘长林告诉记者,很多部门下边都有一些协会之类的社会组织,“这些协会可不在车改范围内,领导会不会让他们派辆车呢?”而且,这些部门领导还可以向主管的企业伸手。“他们总有办法的,因为他们有权力啊!”
刘长林的担心正是国内多地公车改革失败的症结所在:车照坐,钱照拿,补贴成了变相福利。
“一边拿着补贴,一边还有公车坐,这就造成了财政上更大的负担。公车改革本来就是要为财政省钱的,如果成了这样,有些地方到最后就干脆取消了补贴,回到了改革之前。”叶青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并没有很好的方式能约束这种行为,只能依靠当地政府严格执法,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严惩。
对此,温州市针对这一点,特别明确了“四不”的纪律:不准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不准接受企业捐赠车辆;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到任何单位报销交通费、车辆维修费或谋取与用车相关的利益,不得在兼职单位重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这只是口头上的警告,没有可操作的方案或者监督机制,一切都只是空谈。”刘长林质疑道。
记者就此采访了车改办主任陈波,他表示现在还在开始阶段,并没有细则出台,不方便接受采访。
亮点 差异补贴照顾了各方利益 即使一开始就要面临着诸多质疑,但此次温州车改显然也是做足了工夫,其中分三类核发补贴的做法是最大亮点,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公务员的利益,由此面临的阻力也比较小。
6月29日晚,刘长林约记者在温州市著名的五马街上一家餐厅见面。由于离住处步行只有半个小时,他步行过来的。“对我们这些原来就没有车接车送的人来说,这次车改让我们每月白拿了一部分补贴。”刘长林一见面就笑着对记者说,他非常支持此次车改。
他的级别是最低的科员,且他们的单位属于车改补贴标准中的二级单位,每月他能领到400元的补贴。
按照《意见》,对温州市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及市级功能区)范围内的公务交通,实行限额货币补贴,从正县实职到科员、办事员按其职务层级划分为7个车贴档次,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为300元。
与其他地方车改补贴不同的是,温州此次车改补贴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繁忙程度,经车改单位正职互评、市级领导测评、车改领导小组审定,将车改单位分三类核发补贴。例如,同样是正县级,一类单位可以拿到最高的3100元,而三类单位只能拿到2500元。
在叶青看来,这种分类核发补贴的方式是这次温州车改最大的亮点。“以前很多地方的车改都是按级别‘一刀切’地发补贴,这次温州市能考虑到各个单位具体情况的不同,有差别地发放补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叶青同样指出,这次补贴金额很高。“离温州车改的时间与空间都不远的杭州车改,正局级领导一个月领取2600元,副局级领导领取2300元。而温州作为一个地级市,正处级的补贴超过杭州正局级许多,是有一点让人匪夷所思:这个决定是如何做出的?”他笑着对记者说,自己一个月1000元的车补省着花也够。
当地出租车司机老刘也认为,这次补贴确实有点高。“即使从温州市绕城高速的一头打车到另一头横穿整个温州市,也不过六七十块钱,领导们总不至于一天穿一次城吧?”
“补贴应该是补偿性的,而不是收益性的。”叶青强调。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车改的阻力其实并不小,车改补贴如此之高,就是为了减小阻力。
文/图 记者 周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