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农村有位女书记 脱下高跟鞋天天跑地头(图)

2012-07-20 10:34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女“第一书记”烧了三把火

    给农家书屋添“料”

    “孩子放假了,别老让他玩,有空到村里书屋去看看书。”7月14日,记者跟随郑闽在村里走访时,遇到一位乘凉的大姐,郑闽笑着走上去打招呼。“孩子一早就过去了 ,邻居家几个小孩也都去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得过去叫他们。”大姐笑着回答说。

    郑闽口中的书屋 ,就是村里的农家书屋 ,以前这里只有一两百本书,而且大都是农业书籍,很少会有人来借阅。郑闽刚到村里调研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帮村里拉来了1000本书充实农家书屋 ,其中不光有农业书籍,还有不少儿童书籍。恰逢孩子们放暑假 ,这里变成了不少孩子聚集的地方。

    “我刚来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农家书屋的书籍资源紧张,而且来借阅的人很少,根本没有利用起来。”郑闽跟记者说。临近中午,记者跟随郑闽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位于村头的几间简单的小屋 ,走进去就可以看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的 1000多本书。“这1000多本书是青岛市妇联捐赠的,也是为了丰富一下书籍的种类。现在很多孩子都回家吃饭了 ,要不过来看书的孩子很多。”郑闽跟记者说,“我感觉现在这里的儿童书籍还是有点儿少,过段时间打算增加一些儿童书籍。”

    带大伙去外地学习

    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在村里待了仅仅两个月时间的女“第一书记”,在路上遇到村民都要打几声招呼,有时还要停下来聊上一会儿。让记者更加惊奇的是,路上有的村民称呼郑闽为“郑书记”,但是有些却直接称呼她为“郑老师”。他们都是种了十几年地的农民,而郑闽是刚到农村工作的“外行人”,为什么他们要称呼郑闽为“老师”呢?

    “她刚来的时候,我们也怀疑这个城里来的干部估计小时候连锄头都没碰过,能懂种地吗?”正在地头上忙碌着的村民侯林笑着跟记者说,“但是看到人家在农村干的活儿之后,我们心服口服,叫老师一点儿也不过。”

    最让侯林印象深刻的是6月份跟着郑闽去寿光参观学习 。“我们这儿也种大棚菜,以前觉得已经种得不错了 ,没想到今年跟着郑老师一块去寿光,才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差距,一样都是西红柿,人家卖的就能直接进超市,每斤价格还比我们贵将近一块钱呢。”侯林跟记者说。回来以后,侯林干劲儿十足,打算再在田上盖个大棚种蔬菜。“只要技术上多学点,我们也能多赚钱。”侯林说。

    “我想给村民一个学习的机会,就争取到了资金组织了29名村民到寿光进行学习,想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作物。”郑闽说得头头是道。“种植一般的农作物经济效益太低了,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村民多见见‘世面’,看看能不能帮他们找到新的致富路子。”

    搞起节水灌溉工程

    郑闽让村民佩服的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郑闽刚到村里不久,就帮村里解决了一大难题。中王珠村的西部耕地属于小丘陵地形,常年缺水是村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村西头的800多亩地,一到农忙时,浇灌问题就让村民闹心。”村党支部书记侯可安跟记者说,“郑闽到村里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找了专家帮忙,帮村里搞起了节水灌溉工程。”14日下午两点多,记者跟着郑闽和村党支部书记侯可安来到村东头的王珠河边,这里已经建起了泵房,有两位工作人员在那里试压。“现在这个节水灌溉工程2000多米的引水管道已经铺设完毕,王珠河里的水通过管道直接到达村西边的平塘内,这样就可以解决村西800亩土地的用水难题。”郑闽跟记者说。随后大家又来到村西的平塘边观察出水情况,水管内有水缓缓流出来,几位在场的村民看到了乐得直拍手。侯可安告诉记者:“郑闽是我们的好助手,在修建管道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你看她在我们村工作两个多月,整个人都晒黑了。”说罢,两位书记开始打算下一步工作——还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对平塘进行清淤加固,延长管道继续送水到地头。

    文/图  记者 孙祥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女书记 中王珠村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