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故事 一不小心成了炒房客
炒房客并非都是职业操作者,如果在2004之后赶上青岛楼市不断攀涨的价格 ,出手买一两套房子,就尝到了所谓炒房的甜头。
代表时段:2003年至2006年
代表人物:李政(化名),家住市北区,2002年买第一套房,随后5年时间内多次置业。
代表故事:1998年,李政赶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分得一套40平方米左右的公房。一年之后他用几万元钱买下了公房的产权,继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并很快结了婚。考虑到要孩子,2002年李政把老房卖了20多万元,又通过银行贷款20万元,买下两套60平方米的套二,其中一套自己住,另外一套留给媳妇在外地的父母住。两年之后市北区拆迁,李政的两套房子一共获得80多万元。“那几年做外贸的朋友都说,这两年他们白干了,辛辛苦苦干活,还没有我两套房子赚得多。”2004年,李政用这80多万元作为首付,在镇江路买了一套房自住,又在浮山后买了两套房,一年之后相继卖掉,一套房子赚了七八万元。而后在延吉路附近买了三套房,2006年片区拆迁改造,李政一套房子赚了近20万元。
李政偶然的成功让周围很多朋友投入进来。“从2005年到2008年之前,青岛房价几乎每月都在涨,那种涨势似乎是摸得着的。周围大胆跟进的朋友几乎没有失败的,少则一套房子赚几万元,持有两年以上的都能赚几十万元。”李政说,是那个特殊的时期成就了他偶然的炒房。
展望:2008年之后,李政就没有再刻意炒房,一是因为那一年经济大环境不利于出手,另外银行贷款也开始卡紧。“2008年之前炒房可以用银行的钱,但如今差别化信贷使得首付和利息不再占优势。近两年市场不好,房子每年利息损失不仅不赚反而赔钱。”李政感慨,从前疯涨的炒房时代已经过去。
下一页 人物 故事 房奴,“加盟”越晚越痛苦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