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团队都负责啥? 录音组最忌讳有杂音

2012-08-20 08:0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制片部

最琐碎最耐心,杂活多

    一周拍摄下来,记者最大的体会就是,制片部门就是干杂活的 ,但剧组谁都离不开他们。不管你拍摄过程中需要啥,都要找制片帮忙解决,就像后勤部门一样,生活制片提供吃住行,现场制片要负责所有你拍摄中用到的杂七杂八,而统筹则要每天规划第二天的拍摄行程……

    制片活谈不上特别的技术,但实在太琐碎。无论是现场制片还是生活制片,做一天下来什么烦心事都有了。记者先是表示要试试生活制片的工作,结果光是早起准备早饭,该为剧组七十多人准备多少的量,就让记者头疼不已。因为前一天的早饭被大家反应太干,所以生活制片提出了做稀饭或者买豆浆两种选择,可是记者跟组所住的酒店不准备早饭,要想早饭提供稀饭,就要自己起早熬制,连生活制片都挠头了。最终只好选择拿着酒店盛米饭的铁桶,第二天出门购买豆浆。

    吃完早饭,安排好每个人的车辆,剧组人员都出发了,生活制片又要马不停蹄地招呼中午饭,是送餐(也就是盒饭)还是叫所有人回来吃,也要根据拍摄地点远近、拍摄人员多少进行选择。如果全组人员回酒店吃饭,还要预留出足够人数的桌位……期间还要穿插安排车辆接送不断赶来的演员、工作人员等,以及出去办事的人。一天工作下来,成功率虽然很高,但被所有人催来催去,嗓子不光因为说话太多哑了,电话也因为接打太多没电了,而且头疼得厉害。说白了,生活制片就是操心的命,没有细心仔细的态度,特别容易漏掉小细节,所以最耐心的也是他们。

    生活制片负责全组近百号人员吃住行,现场制片相区别而言,就要负责拍摄现场的所有事情。别看管的范围挺广,其实他们干的都是杂活。像帮摄影组拿轨道、安装升降车,搭建高台,给导演安排监视器,给导演支大伞,准备苹果箱(拍摄中用来垫高或者坐、当桌子甚至扔垃圾的木头箱子),给所有部门准备手套,根据其他部门需要提供物料……当然,每天这么多事,现场制片一个人可忙不过来,他们都会找几个场工帮忙,根据每天需要的不同东西,还要不断购买或者借用。

    现场制片跟记者举过几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作为有经验的制片,提前想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可经常会发现怎么准备充分都不过分。“拉一车土,搬一车砖,甚至种一片花草,这些都是现场制片的事儿,现代戏好拍,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 ,年代戏古装戏就难了,道具想要的好多东西都是买不到的,只能跟着道具一起到处淘,再拿回来改造。”现场制片说,这一次服装就有好些东西买不到,只能让服装自己做。“往往很多人也很佩服咱们,觉得我们啥都能淘到,就像没有难不倒我们的事儿似的。其实我们背后跑了多少腿,打听了多少地方,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

    这一次记者体验的现场制片工作倒是不难,因为三四天的拍摄已经有了磨合,有了一定基础,物料也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记者只要递个水、撑个伞、搬个凳子也就结束了。再就是赶夜戏时,记者负责了一次全组的夜宵——泡面。经历也挺逗,叫上一个场工,去超市搬了三箱方便面去现场,因为之前跟大家都熟悉了,不少人看到记者发泡面还跟记者调侃起来。“小吴今天又干上生活制片啦?跳槽跳得也忒快了!”

    制片也跟记者透露说,一般跟个三五部戏,就能独当一面了,“现代戏最好跟,古装戏、年代戏需要学一学,剩下的倒是没什么难的。”

服装化妆道具

最易学,上手也快

    服、化、道,是剧组给予这三个部门的统称 ,记者体验之后感觉这三个部门的活可算最易学的,上手也快 ,只要你学会一样 ,就可以举一反三。

    服装、化妆、道具的工作,每一次修改过后都要导演 、艺术监制 、美术组沟通 ,一直到达成最佳效果为止。还有,道具、化妆都有昵称 ,被大家叫做“道哥”“化姐”,而且每个剧组几乎都这样称呼,甚至忘了他们本名是什么。

    《一脉相承》的化妆、服装更改了很多次,要么太新,要么太潮,小演员也从长裤换成了短裤,翻领T恤换成了破洞背心,布鞋换成了塑料凉鞋,小演员的头发也越剪越短……每天跟着缝缝补补或者拿砂纸、剪刀、矬子等工具打磨做旧,也挺有意思。因为这次反映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有形象各异、类似鬼怪的面具,道具专门找人打造了一批,甚至还做了两个旧箱子专门装这些面具,拿到剧组时引发了围观。

    道具不光要负责能用到的东西,也要负责置景,就是把各种道具摆放好。酒壶、藤条椅、草帽、油布雨披、煤油灯……一场戏要用到的道具还真不少。

    而且如果摄影组灯光组在拍摄时需要移动道具,都需要“道哥”行动起来。所以服、化、道都会派一个助理跟在导演身边,确保导演希望改动时能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