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青岛贵州路一家火锅店里,在“达维”台风来临时跳进海里救人的于佳、郭鹏飞两位农民工和“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的志愿者坐在一起吃了顿饭。自今年5月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发起“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后,这场运动就开始在各大城市铺开,崔永元邀请“7·21”暴雨中勇救被困市民的150名农民工吃饭 ,使得这场活动达到高潮。如今,这场运动第一次走进青岛。王振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请农民工吃顿饭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更像是摆明一种姿态,使得城市人和农民工之间建立一种可以沟通信任的渠道,唤起整个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
■“农民工缺乏的不仅仅是金钱,他们更是完全的关系缺乏者:孤独、无聊、与社会缺少连接,他们需要逃离迁徙的陷阱。”
■“我们可能会引导和支持年轻农民工中的活跃分子更多地使用微博,提高在城市的各项能力,逐步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自生力量。”
请青岛的农民工吃顿饭 “说实话,要是当时不跳下去,估计以后的日子里我都不会心安。”8月24日,在青岛市南区贵州路一家火锅店里,谈起当时跳海救人的冲动,来自河南许昌的郭鹏飞依然表示并不后悔。
这是一场特殊的饭局,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组织者,搜狐微博何建业、袁国宝等人做东,请两位救人英雄吃饭,这也是“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第一次走进青岛。
8月2日,青岛遭受10号台风“达维”侵扰,一名北京女游客在礁石上拍照时被巨浪卷入海中,于佳、郭鹏飞、杨兴鲁先后跳进海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将女游客救上岸。
吃饭之前,袁国宝首先和于佳、郭鹏飞等人沟通,商议吃饭的地方,最终确定了在贵州路上的一家火锅店。“可能这些农民工兄弟也是为了给我们省钱。”袁国宝善意地揣测道。
饭桌上,两位救人英雄穿上了印有“请农民工兄弟吃顿饭”字样的服装。“我们其实不是很介意别人称呼我们‘农民工’,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真正互相尊重,就算是叫‘农民工’也没有关系。”郭鹏飞笑道。
据郭鹏飞透露,自从救人之后,他们就受到外界的一致嘉奖,三人还被市南区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甚至老家的领导都派人来慰问了。“前几天,受老家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委托,我们县相关负责人专程来到青岛看望我。”郭鹏飞告诉记者。
不过郭鹏飞也向记者透露,因为之前救人的时候受了点伤,自己一直在家养伤,所在单位因为马上到了淡季需要裁人,自己暂时又没了工作。
“来青岛已经13年了,希望以后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在这个城市待下去。”郭鹏飞告诉记者,自从他获得家乡的肯定之后,很多人都劝他回老家,一定比在青岛混得好,但喜欢青岛的郭鹏飞还是选择留下来,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奋斗。
饭桌上的另一位志愿者,中劳网运营经理曹录宝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为农民工介绍工作的中介机构,其实请农民工吃饭,他们已经做了两年多了,在帮农民工找到工作之前,他们一直都免费请农民工吃住。
“农民工其实需要的关怀很简单,比如当他们刚到城市里时,可能有一些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这时候你需要教他一些基本的卫生、健康常识,他们就会很感激。”曹录宝告诉记者,“我接触过的农民工,有最多的一年换了16次工作,可能一个城里人,像我们,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忠告,他们就能坚持下去。”
希望被城里人看得起 实际上,“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起始于今年5月18日,当天,搜狐微博与工众网联手进行了“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的正式启动仪式,活动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的名义联合发起,借助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辐射圈子,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界资源,以1年时间在中国100座城市发动10000顿饭为目标。
崔永元和韩红邀请“7·21”暴雨中救人的农民工吃饭,则让活动达到高潮。在这场轰动全国的饭局中,虽然主角是来自江苏、四川的农民工群体,但其中有四位来自山东聊城的农民工。
因为人数少,同样参与了那场救援的四名山东籍农民工几乎无人知晓。要不是当天应邀参与聚会的济南民警孙健的微博,可能这四个农民工就淹没在“四川、江苏”这样的笼统概括中。“当天去的还有济南民警孙健,他通过微博让很多人知道了我们的存在,后来我们山东的媒体才开始关注。”55岁的姚明夫告诉记者,他们救人后,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是几天后才知道。
王振耀非常支持崔永元的这次请吃饭活动,他在现场呼吁大家应该对农民工群体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活动现场,王振耀还出了个主意,让农民工记得找崔永元合张影,这是“小崔曾请我吃过饭”的“证据”。这个建议马上得到响应,农民工兄弟吃了饭后排队找崔永元签名合影。
不过姚明夫并没有去找崔永元合影,事后他总觉得遗憾,好像这不能证明曾经跟崔永元吃过饭似的。姚明夫似乎特别看重城里人的认同感。“在这150多名救人的民工里,4个山东人一点也不起眼,但北京的领导提到了山东,说明对咱们山东人的重视。”姚明夫说,听到四川的领导还去农民工的老家送去了慰问品,他们也希望老家的领导能去村里看一下,不是为了得到了什么慰问品,就是想让村里人知道。
姚明夫就是希望,家乡人能看得起自己,城里人能看得起自己。
与农民工沟通最关键 在“请农民工吃顿饭”活动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看来,吃饭只是一种沟通方式,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吃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这种方式至少能唤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怀。现在的公益越来越向建设性倡导性转变,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一味地在那埋怨抱怨,而是积极地去尝试。”王振耀表示,对农民工的关怀离不开这种尝试。
“跟座谈会、调研问卷不一样,农民工对吃饭这种方式也比较熟悉,在饭桌上有些话能够交流。”王振耀告诉记者,很多研究农民工问题的专家在吃完饭后都觉得,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专家没想到城市真的离不开农民工,没想到农民工有很多想法,甚至有一些特别健康、有建设性的意见。”
王振耀也有自己的收获。在和农民工吃饭接触的过程中,王振耀发现这些农民工遇到的最苦恼的是身份认同问题,这个“身份”不是户籍问题,而是城里人和农村人的问题。“有很多二十几岁的孩子,在城里出生长大,受教育,然后结婚生子,最后发现自己的身份还是农民,结果办理医疗保险的时候还要跑回农村去办理新农合,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吗?”王振耀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就是不再分城里人和农村人,而是根据工作性质来区分,“现在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很多的想法,如果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能得到疏导沟通,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
另一位曾经在上海宴请30多名在沪打工的农民工吃饭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著名主持人袁岳也认为,与农民工的沟通非常有必要。“在这个讲究关系的社会里,农民工缺乏的不仅仅是金钱,他们更是完全的关系缺乏者:孤独、无聊、与社会缺少连接,他们需要逃离迁徙的陷阱。”
曾借助微博成功发起免费午餐、大病医保等公益项目的知名公益人士邓飞则希望微博能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我们可能会引导和支持年轻农民工中的活跃分子更多地使用微博,提高在城市的各项能力,并能有效地以各自地域为基础实现自组织化,逐步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自生力量。”邓飞表示。
关怀农民工民间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种公益活动也将关怀的对象瞄准了农民工群体。以免费午餐为例,享受免费午餐的孩子其中有不少就是农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们之所以吃不上午饭就是因为父母在城里打工没人照顾他们。
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希望厨房的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公益品牌部总监陈培娟告诉记者,“其实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就是对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的关心。对那些农民工兄弟来说,没有什么比他们的孩子更重要。”
现在,陈培娟又将目标对准了北京郊区的打工子弟学校,虽然身处首都,但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很多都没有厨房,没法解决午餐问题,她希望能帮助这些学校建一个厨房。
让陈培娟感到遗憾的是,即使她想为农民工做点什么,但依然面临很多政策上的障碍。“据‘打工之友’网站近期完成的《2010年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现状分析报告》,北京约有30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除了63所拥有办学许可证外,其余都属于非法办学。确切地说,这些学校处于一个模糊地带,一个某种程度上被默许但又无保障的灰色地带。”
为了能帮助那些打工子弟学校,陈培娟甚至计划好了两套办法,“关于北京民工子弟学校的任何捐助都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我们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政策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关注与投入。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和政府共同推动学校供餐,援建民工子弟学校的‘希望厨房’。如果无法推动学校供餐,是否有可能做‘改善性加餐’,将豆浆机+净水机+营养师等组合成‘营养辅餐’进入学校。”
“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平等;父母在城里为城市化进程而努力,他们的子女或是留在了农村,成了‘留守儿童’,或是来到城市,成了‘民工子弟’,但他们同样是国家的未来,不应该受到漠视。”陈培娟告诉记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之前举办过多次“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研讨会”,院长杨东平告诉记者,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非常特殊,政府想通过教育来控制人口,但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应该受到漠视。
“与拆除学校,迫使农民工子弟返乡的想法相反,已有研究显示,无论城市如何对待他们,给不给他们恰当的教育,流动儿童中的大多数人(有研究说是70%)终将留在城市。我们究竟是要接纳他们成为未来的新市民,还是迫使他们成为潜在的敌对者?”杨东平说。
文/图 记者 李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