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中,无论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研究机构,都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如能源紧缺,生态容量压缩,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市场扩张速度减缓、技术瓶颈制约不断加大等一系列难题和困难。面对这些发展转型中的压力,必须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为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空间、寻找出新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蓝色经济。近日,记者就有关蓝色经济发展思路及措施采访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
◎思路海洋助力城市转型升级
海洋是人类蓝色宝库,而且正成为世界各国开发和竞争的重要舞台。“蓝色经济既和传统的海洋经济紧密相连,又与传统的海洋经济有所区别。其领域更宽,涵盖了海洋经济 、领海经济、涉海经济 、海外经济等。”青岛市蓝色经济办公室工作人员强调,蓝色经济理应成为推动青岛城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主引擎。
“理由主要有四个:发展蓝色经济能够为转型升级带来资源保障。科学开发利用潜力无穷的海洋生物资源、储量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清洁低碳的海洋动力能源、无穷无尽的海水资源、广阔无垠的海岸带与海洋空间,对于接替和补充日渐枯竭的陆域各类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蓝色经济能够为转型升级带来市场拓展。蓝色经济具有陆海统筹的联动性和互动性,是海外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渗透衔接的一种开放式经济,它汇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对接世界的信息平台,以全球消费者来构筑销售网络,能够推动我们更好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架起外通世界、内接腹地的开放性经济的蓝色走廊。”随着蓝色经济发展,一些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领域的海洋科技将实现新的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将高效对接,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政策支撑和人才体系将加快建立。海洋科技这枚最活跃的创新因子将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更强大活力。此外,发展蓝色经济能够为转型升级带来环境改善。蓝色经济,一定要以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把陆域、海域、空域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既可以利用海洋强大自给能力为陆域发展提供充足的环境容量,又可以通过陆域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好海洋环境,构筑起蓝色生态屏障,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
◎方针扩大优势,紧抓发展机遇
青岛发展蓝色经济具有独到基础和优势。据介绍,青岛拥有711公里海岸线,49处美丽的天然海湾,69个近海岛屿,12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青岛港拥有前湾港、董家口港两大港区,未来将突破7亿吨吞吐能力,甚至达到8亿吨,将成为世界一流大港。记者了解到,青岛在海洋科研方面实力雄厚,承担着国家50%以上的海洋科研项目,涉海两院院士70%在青岛工作和生活。基于这些优势,将紧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实施蓝色引领、实现蓝色跨越作为青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主导战略,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去年,青岛海洋经济实现了660亿元的增加值,增长速度20%,今年,在经济困难情况下,海洋经济继续逆势上扬,前三季度达到了19%的增长,蓝色经济已成为推动青岛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据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将继续坚持创新主导,着力建设和打造蓝色硅谷,引进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千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助推蓝色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举措机制创新加快蓝色跨越
“只有坚持开放引领,按照全域统筹、陆海统筹思想,积极搭建起高端开放载体,规划建设好西海岸经济新区和红岛经济区,打造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一些重点海洋经济的发展板块,促进产业的聚集、功能的集成和资源的集约,推动蓝色经济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合理有序发展。”相关人员强调,“我们将坚持产业带动,突出蓝色,突出高端,突出新兴这个发展方向,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构建链条完整、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海洋产业集群,努力开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一条新路,开启走向远海、走向深海、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岛城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坚持规划、项目、产业、政策、创新带动,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实现创新突破,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红岛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蓝色跨越行动计划加紧编制,战略布局不断深化明晰,产业园区优化发展升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本市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统筹规划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支撑及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实现蓝色跨越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陈邵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曹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