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评
最美不过“为他人着想”
本报评论员 杨祥玺
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在零下7℃的寒风中,一边乞讨一边举牌寻找失主,此情此景,深深触动着经过此处的每一位市民 ;这一画面,经过相机的定格和网络的传播,也迅速感动了全国网友——那饱经风霜和岁月刻划的面庞下,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体里所隐藏着的,该是一幅多么火热的心肠 !
老人用他的诚信和善良,赢得了“最美乞丐”的赞誉,也赢得了我们的尊敬。不过,在笔者眼中,老人身上感动我们最深,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则是他那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这恰恰是当前社会最为欠缺的。
最美不过时刻“为他人着想”!无论是什么职业,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拥有爱心,能时刻为他人着想,就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钱包丢了,人们最心疼的往往不是里面的几张钞票,而是那一摞的银行卡和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把这些银行卡和身份证一一挂失再补办完毕究竟有多费事,想必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周元武老人发现自己在垃圾箱里捡出来的钱包后,第一时间所想到的,就是失主的感受——“别人丢了身份证和银行卡,肯定很着急,就想着赶紧还给人家”。
正是这一简单而又朴素的想法,让老人当天就赶紧制作了失物招领牌,不顾寒风寻找失主,甚至放弃了捡拾垃圾这份“主业”,选择在地下通道边乞讨边守候。老人的行为广受称赞,令人感动,也在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行为的稀缺。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这个人人都无比重视自己权益的现实社会中,周元武老人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行事逻辑,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们经常会感觉到言不由衷、身不由己,明知是一件值得做的好事,但做起来却总是有些犹豫,总是在考虑:这会不会耽误自己的时间,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例如搀扶摔倒老人、仗义执言、见义勇为等。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件有利于自己的事,则会在第一时间执行,很少去考虑:这么做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会不会影响到别人,会不会影响公共安全?例如在人行道和消防通道上乱停车、高空抛物、小刮擦导致大拥堵等等。
矛盾源自对他人权益的无视和剥夺。车主在停车时多为行人想一想,多为小区的消防安全想一想,何至于在人车争路中引发划车、泼油漆等诸多冲突?开车发生刮擦时,多为后面被堵的成百上千个着急上火的司机想一想,何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儿争得面红耳赤,引发大面积拥堵?在乱扔垃圾时多为辛苦的环卫工想一想,医生开药时多为患者的腰包想一想,拖欠工资的老板多为手底下讨生活的工人们想一想……许多矛盾就会消弭于无形。如果人人都能像周元武老人这样,多一点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我们的城市,肯定会更加有序和谐而美好。
愿老人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