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青岛:大枣园人王懿是雍正的老师 不畏强权

康熙下旨给他家修功德牌坊

2012-12-13 10:1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大枣园文化广场上的王懿雕像   2002年修复后的大枣园功德牌坊(资料图片)



  古龙武侠小说中,说李寻欢“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以此彰显其家世显赫。这当然是虚构的,但是在咱们青岛,却出过一个真实的曾极为鼎盛的书香门第——李沧区大枣园的王氏家族。光在清朝的顺治和康熙两朝,王家门上祖孙三代就出了三个进士,其中最为显赫的是王懿,他不仅学富五车,还是雍正皇帝的老师。王懿的故事流传很广,无论是他刚正的个性还是曲折的人生经历,都极具传奇色彩。

  王懿是青岛市区古代官职最高的

  李沧区史志办的姜业德先生说,王懿的官至工部右侍郎,正二品,是清代青岛市区内古代官职最高的。

  根据历史记载,王懿,字文子,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乡试中了第20名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又在戊辰科会试中第104名进士,殿试赐进士出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改授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纂修《政治典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又为科举会试之年,王懿任会试同考官,授文林郎。

  康熙四十一年,王懿洁身自律,尽职尽责,他的任职和为人受到康熙皇帝的宠爱,赐给《御制诗》一首:“危石江中起,孤云岭上还。相逢皆得意,何处是乡关”。此诗是康熙皇帝临北宋书法家米芾字,赐送给王懿的。

  康熙四十四年,因王懿清正廉洁,被任命为户部给事中。这个官职是干什么的呢?姜业德先生说,清代初年,沿袭的是明朝旧制度,中央六部均设给事中,对官员进行规谏、稽查。用今天的话来说,各部的给事中相当于今天的纪检官员,摆明了是得罪人的职务。王懿显然是不怕得罪人的,他刚直不阿,只论是非,不看面子,非常倔强。后来,他被任命为刑部、户部(总)掌印给事中。

  王懿干得不错,康熙皇帝随后又让他当了顺天府府丞,兼理顺天府学政,晋授中宪大夫,这是一个正四品官。到这时,王懿已经中进士24年了。康熙皇帝为啥把干纪检工作干得不错的王懿调换部门呢?有人分析称,康熙皇帝很可能是有用心的。因为当时的顺天府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康熙皇帝想让王懿全面了解一下北京市的情况,以后留作重用。

  机会很快就来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正值康熙皇帝的60岁大寿,朝廷在例行的三年一次科考外增加一次“万寿科”,王懿任顺天府文武乡试提调,总领乡试科考。乡试结束,王懿升任大理寺少卿(相当于全国最高法院副院长)。王懿在这个职位上处理了不少贪赃枉法的官吏。其中,最出名的一例就是他斗倒了当时的九门提督。    王懿不畏强权,斗倒九门提督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保卫皇帝和京师的高官,责任重大,官职也很高,一向由满族大臣担任。当时的“九门提督”名叫陶和气,他自认为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于是就大肆贪赃枉法。

  这样的职位,一般是没人敢惹的。但王懿不管这一套,他不顾个人前途安危,直接上疏弹劾。他举出陶和气四大罪行。第一,陶和气身为提督,而出行时却用亲王的仪仗,兵士开道,按大清律法是一大罪行;第二,陶和气通过家人周三侵吞天坛银钱一万多两,事发后,光周三被铺,陶和气还派富户轮流给监狱中的周三供应吃喝,并且替周三开脱罪行。第三,诬陷一个名叫葛云的大商人是强盗,葛云家人被逼无奈,行贿白银4000两,陶和气才将他释放,释放后还得按时给他送银子。第四,收取一个叫怀珍的人贿赂一万两白银……

  刑部尚书巢可托与陶和气是儿女亲家,人家当然包庇陶和气,而且压根没把王懿放在眼里。巢可托就说王懿举报不实,直接驳回了。要知道,王懿以前当过刑部给事中,当时巢可托是刑部尚书,可以说是王懿的老领导。但王懿说:“我虽然是个‘腐儒庸才’,但身居谏官的位置也很多年了,为了报答皇上的恩典才上疏清除贪官。陶和气的罪行件件属实,有的是我亲眼看见的,有的是亲自调查的。”

  王懿于是再次写奏折,向朝廷列举事实,并且弹劾巢可托和陶和气为姻亲包庇纵容,不予处置,反而诬陷自己。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王懿所写的奏折康熙皇帝一直没看到,三年后翻旧奏折时才看见,下令调查。结果陶和气被判刑,巢可托也被降级。而王懿也因此晋升为顺天府尹,这个官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啊。

  在王懿当顺天府尹时,关心百姓疾苦,他曾上疏《请减琉璃厂民房租》。琉璃厂位于如今的北京和平门外,已成为闻名全球的文化街,但在当时却相当于贫民窟,住的“多属四方穷黎(百姓)或小本营生,或肩挑糊口,不过谋一微利”。当时,北京的达官贵人大多住在内城,外城住的是平民百姓。王懿调查后认为房租税太高 ,老百姓们养不起老婆孩子,每天的收入吃饭都不够,哪有钱交房租啊,所以租税越欠越多。王懿在上疏中替老百姓据理力争,“黑窑、火把二厂”都是官府的房子,年房租才30文钱,为啥琉璃厂的房租却要高上一百倍呢?

  王懿虽然只是顺天府的地方官,但是他关心的是全天下的老百姓。康熙五十三年,他听说陕甘两省旱灾,立刻写了《敬陈速赈以苏民困疏》,他提出由京师出赈灾款救济千里之外的灾民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建议就近把山西和河南两省的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同时,他还举报了一些贪官在救灾中贪赃枉法的罪行。

  王懿这些爱惜百姓的事迹流传到民间,受到老百姓们的拥护和爱戴,也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当时,康熙正好要挑选既满腹经纶,又品格正直的人教自己的皇子们读书。于是,他就选中了王懿,让他兼任经筵侍讲,做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的老师。

  王懿他爷爷是个“教学能手”

  其实,康熙皇帝对王懿是非常知根知底的。他早就派人把王懿从祖上到现在的档案都摸清楚了。

  王懿的先祖叫王才富,他是从明朝万历年间,搬到大枣园的,是大枣园村的始祖。王才富生了六个儿子,其中,第六子叫王子信。王子信又有三个儿子:王允直、王柱今和王之垣。从这一辈开始,王家有故事的人开始多起来。

  据《即墨县志》记载:王之垣因为孝顺在乡里很出名,父亲去世后,他按古代的最高礼节在墓旁结庐(盖个小屋)守孝三年不回家,族里人都很敬佩。守孝到期后,族人想敲锣打鼓迎他回家,可王之垣不知道族人的安排,三年期满后,他就自己走回了家。妻子悄悄对他说:“你自己回了家,别人哪里会相信你已守满三年,还以为你是早就回来了呢。”王之垣听后一愣,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说:“我再守三年也不是不行啊”。说完,他真回小屋又守了三年。这六年里,他每天在墓北面用衣襟兜土,给父亲的坟头培土,天长日久,取土处竟挖成一个新月形的大湾,人们叫它“月牙湾”。后来族人为了纪念这位孝子,专门建了一座堂,取名“孝行可奉堂”。

  王之垣的二哥王柱今是清顺治年间的廪监生。据《增修胶志》记载,王柱今看书能“一目十行”,但可惜的是他应试能力太差了,科举考试怎么考都不中,最后只好在村中办起了学堂。王柱今认真总结了自己多年失败教训,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了考试能手。

  王如辰是他的长子,字中台,他在科举上的命运比他爹要好得多。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如辰一举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交城县知县。交城靠近吕梁山,山上有不少土匪,还有老虎出没伤人。王如辰到任之后,先是用计谋七天就抓住了土匪头子,送往京城正法;继而派人上山打虎,为老百姓除了这两大祸害,一时深得民心。后来他加官进爵,做官做到广西按察使,司督学道加三级。

  次子王如春,字令始。据《增修胶志》记载:他小时候非常聪明,什么书都喜欢看。可能也是因为兴趣太广,他只是中了举人,未中进士。王如春很孝顺,还很喜欢救助别人。同族中人要有娶不起媳妇和葬不起老人的,他都会给予资助。每逢灾年,他还会捐资救济灾民。从这些记载推测,王如春应该很会赚钱,否则依照这种比“及时雨”宋江还大方的脾气,他家肯定早就破产了。老三叫王如云,也中了进士。王如辰的儿子就是王懿 ,他也是王柱今一手教出来的。

  康熙皇帝御批修功德牌坊

  据岛城文史专家刘锦介绍,就在王懿中举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就听说了王柱今一门三儿一孙都取得了功名,于是,御批为王柱今立功德牌坊。传说当年为了给牌坊选址,专从京城请来两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发现大枣园村得天独厚。站在村东老虎山上向西望,能看到村子正对着海中的小岛冒岛(又称毛岛),村南15里有沙岭河(今称李村河),村北15里有白沙河(当时白沙河在双埠村入海,后来白沙河改道了),两条河遥相呼应,与冒岛做成一个“二龙戏珠图”;更可贵的是村东老虎山南北各有一条山水流出,弯弯曲曲在村中汇合,把大枣园村的前街团团环抱其中 ,注定村中要出大官。于是,风水先生把立牌坊的位置定在前街上,村民们从此把前街叫做“牌坊街”。

  这两座石牌坊高 7.8米宽6.9米,相距约70米。东牌坊正额上刻有四个大字“龙章三锡”,上方一行小字“皇清康熙二十四年岁次乙丑仲春吉为”,下方小字为“诰封士大夫王柱今立”。西牌坊正额上枋中间横刻有正楷大字“义方式训”,下枋竖刻王柱今的三个儿子如辰兄弟及孙子王懿历年功名取得情况。

  “教学能手”王柱今终于得到回报,除了收获两座牌坊外,他还被封为“士大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未能考取功名的缺憾。

  刘锦说,文革中牌坊的楼顶飞檐遭到破坏,那整石雕成的底座和立柱虽然伤痕累累,但怎么也拉不倒。2002年,李沧区政府筹集资金50多万元将其修复,可惜的是飞檐斗拱及神兽檐饰已全然不是旧时模样。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王学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王懿 雍正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