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每个月都设无偿献血周 得知要成立“ 半岛都市报爱心献血屋”后,经常参与团体献血的青岛恒星学院校团委副书记王清也赶到了现场。“我们学校从2008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王清说,2011年10月的一天,他们还突破了青岛市日献血量的纪录,他们学校一天内就有1119人参加了献血。据介绍,他们学校在2011年成立了青岛市无偿献血教育基地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中队,这两年每年有将近2000名学生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获得了“青岛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将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王清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学校把献血变为常态化,每个月拿出一周来作为无偿献血周,在这一周内,前几天学生报名,然后集中采集。
当天仪式现场来了很多献血“大户”,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大队队长仇兆强就是其中之一,当天仇兆强带着十几名队员来到了
台东献血屋进行志愿活动,今年58岁的仇兆强已经有16年的献血历史,累计献血量达到了5万毫升,得过多次国家无偿献血的金奖,深知无偿献血的重要性。2009年,仇兆强和几名献血者共同成立了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大队,为无偿献血进行义务宣传,如今队员已经达到了2000多人,来自各行各业,“我们除了在街头采血点帮忙外,还组织下乡宣传等活动。”仇兆强告诉记者,每次活动的经费都是队员们自己凑的,每个月为了搞活动,仅他自己就要垫付2000元左右,虽然既费时又花钱,但仇兆强和他的队员们却乐此不疲,“人的一生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不会后悔,我觉得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对我而言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仇兆强告诉记者,他们队员大部分都是献血者,也都加入了青岛市成立的“扶贫血库”,捐出自己的一部分返血的权利,救助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我们每个人都捐了,捐出去的血可以救助更需要的人。”
为报恩献血49次15300毫升 65岁的万雪芳不仅是一名献血志愿者,也是一名受益者。“我的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那些曾经无偿献血的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万雪芳说,1985年10月20日,她去莱阳进货,路过流亭时发生了车祸。“我当时左胳膊和两条腿都严重骨折,脑部也受到重创。当时在医院昏迷了28天,医生两次下了病危通知,最后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给我输了7000毫升的血,才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回来。”
“1995年公司组织献血,当时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就是想要回报那些当时救了我生命的好心人。”万雪芳说,那次献血之后,她就一直坚持着,“我老公在我的带动下,从1997年开始参加献血。以前我经常感冒,一年至少打两次点滴,自从献血后,一年到头也没感冒。”据介绍,这些年,万雪芳献血49次共献血15300毫升,她的丈夫共献血4800毫升。
万雪芳和丈夫不仅献血,还将自己的“返血”权利转让给白血病患者。十多年来,万雪芳捐出了1.2万毫升,丈夫也捐出3000毫升。
心如潮涌进来 献血屋”,首批爱心血两天后可用于临床半岛都市报爱心献血屋揭牌仪式现场。过往行人在献血小屋前看相关宣传材料。
讲述
孕妇大出血他们半夜去献血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的血型比较少见,一旦需要输血时往往很难找到充足的血源,他们就是拥有RH阴性血的群体,而RH阴性血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熊猫血”。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无偿献血志愿者越来越多,岛城“熊猫血”献血者也不断增多,他们互帮互助,让缺血的现象越来越少。3月1日上午,记者在活动现场也见到了“熊猫血”代表颜世英。
今年57岁的颜世英1999年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当时是我第一次献血,献完血的第二天血站的人就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是‘熊猫血’。当时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感觉还挺害怕的,后来时间久了,才知道‘熊猫血’也没什么,就是人少而已。”颜世英告诉记者,由于“熊猫血”的人比较少,所以平时大家都经常联系,经常聚会,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谁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很多同为“熊猫血”的人就会立马赶到献血,“有一次半夜了,接到电话说是一位‘熊猫血’的孕妇大出血,需要输血,我们几个人连夜就赶到血站献了血。”
对于无偿献血活动,颜世英非常支持,“无偿献血非常有意义,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记者 高亮 韦丽丽 实习生 赵杰 图/本报记者 王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