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关帝庙是青岛最老、影响最大的关帝庙 76岁的云山周济道人
在崂山仰口游览区有一座百年古庙,虽已是残垣断壁,但地上堆积的香灰告诉我们,这里香火从未间断。这庙就是关帝庙,供奉着武圣关羽!旧时的青岛,建庙之风兴盛,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关帝庙,每到特殊的日子人们便聚集到庙里,烧香求平安。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多处关帝庙或消失殆尽或毁坏严重。本期“发现青岛”,我们将走近这些消失的关帝庙,寻找千古武圣与青岛丝丝缕缕的联系。
传乾隆借关二爷之名治贪 关帝圣君又称关公、关帝、关老爷,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他因忠、义、勇被屡次加封,青岛人尊称他为关老爷,其庙宇称为关帝庙或老爷庙。曾经的青岛处处都有关帝庙,在胶州还有“五步两处庙”的说法。而在众多的关帝庙中,崂山的关帝庙不管建立时间还是规模,都可称为最早和最大。所以寻找消失关帝庙的工作从这里正式开始。3月29日上午,记者和崂山风景区仰口游览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起,从游览区关帝庙票务稽查站入口,沿着一条碎石小路一直往上爬,蜿蜒行走大概一千米后,一座庙宇映入眼帘,几株参天大树围绕着的石碑上赫然出现三个字“关帝庙”。
据资料记载,关帝庙本系太平宫下院,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单独分出,迄今100多年了,时光荏苒,这里早已变成残垣断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关帝庙的历史,管理处专门请来了76岁的云山周济道人。“门口这块空地以前是道人修炼的地方,整个庙看上去是个大长方形,主要采用四合院格局,旁边种着耐冬、金桂等名贵树种,主殿里面供奉的是武圣关羽,墙壁上还有关羽的壁画,但在文革时期都被破坏了,这座庙的面积起码得500多平米吧,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入主殿后道人停止了讲述,面对台面上三座不同的关羽雕像,恭恭敬敬地跪下……地上堆积的香灰以及燃烧了一半的高香告诉我们,虽然这里破旧不堪,但香火从未间断。“除了本地人,还有些外地人来山上寻找关帝庙,尤其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喜欢来这拜一拜。”一位经过的村民说道。
站在崂山关帝庙中,记者忽然想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岛大规模地出现关帝庙,又为什么要建关帝庙呢?云山周济道人说,这事跟乾隆皇帝有关。“那时乾隆六下江南微服私访,发现当地贪官污吏众多,民不聊生,皇帝很苦恼,总不能把这些人都杀了吧。无奈之下他想了个办法,一日早朝“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喊完,朝堂下没有一个人说话 。乾隆也不说退朝,而是跟大臣们喝茶下棋一直到了晚上10点钟。他刚出朝堂走了108步忽然停住了,众大臣听到了以下对话:‘谁人在前挡道?’‘二弟关云长是也。’‘三弟何在?’‘三弟现在咸阳,发现当地县官贪污受贿。’第二天皇上便传召咸阳县官入朝,没想到,他已畏罪自杀,确实贪污了不少银两。自此之后,众官员得知乾隆身边有关云长相助,再也不敢贪污受贿。而关云长也被乾隆封为‘协天大帝’,扛着大刀管钱财。”此事传到了青岛,于是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关云长的画像,即便200米的街道,也是这头一张那头一张,各地关帝庙纷纷拔地而起。
曾在大枣园村吓走强盗 崂山关帝庙建成后,起初非常热闹,但一直没有专人打理。有一天,崂山太平宫一位很著名的张道长做了个梦,梦里有5位小将骑着马往崂山这边走,忽然一位手拿大刀的将士挡在了他们面前,小将们吓得都退回去了。这位将士便是关云长。梦醒之后,张道长感叹,这是关云长在保护崂山的安危呢。马上派了道士下山好好打理关帝庙的事。派下来的这位道士叫刘太清,是个孤儿,送到庙上也算是给他找碗饭吃,刘太清非常负责任,自从接管关帝庙便用心经营。之后他又收了个徒弟叫姜三(音),带领村民造船打鱼,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崂山这边安稳了,在离它不远的李沧区大枣园村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件事被青岛文史专家刘锦写了下来,经过是这样的:村里有一姓王的大户人家,因族人在京为官多年,村里九宅五堂名声在外,都知道王家有钱有势。强盗也知道了,他们可不管什么朝廷命官,只要有钱就抢,没想到人马刚走到现在钢厂一带时,忽然前方大雾弥漫失去了方向,朦胧中看见前面有个大汉,骑着马、挎着大刀,威风凛凛。“坏了,那不是关二爷吗?”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便吓得强盗们鸡飞狗跳般四处散去,随即大雾也消失了。
关公保护大枣园村的事传到村里,村民们感激他的仗义相助,王家更是感激不尽。原本关帝庙在一处并不显眼的位置,泥塑的关公坐像只有一人多高,这次得到关公的帮助,王家放出消息表示愿为关公重塑金身,并为他专门修一座九龙大殿作为关帝行宫。可不知为何,到最后只用九行青瓦上了庙顶,瓦与瓦之间凸起来,老百姓称做“起棱”,但此“九棱”非彼“九龙”,“九棱(龙)大殿”却还是叫出去了,甚至广东、福建等地的人都跑来这里,只不过看到之后会让人特别失望罢了。到1948年,庙里的关公塑像被人破坏,不久国民党军队把庙拆掉取砖修了碉堡,名声远扬的“九棱大殿”就这样消失了。
五月十三下雨也跟关公有关 平度曾经也是道庙遍地,每个村中心都有关帝庙,庙台之前是村里人常常聚会闲谈的地方,因此乡下人常把上街玩耍叫做“站庙台子”。如今在平度,关帝庙已遍寻不着,但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这里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定要买酒割肉做好吃的。这是为何?因为这一天是雨节,也是关帝生日。
民间有句谚语说:“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意思是,这一天下雨的机率高,即使无雨,也是多云或阴天。平度市原文化馆副馆长、民间文学学会会长陈传瑜解释,之所以称五月十三要下雨,是因为这一天关老爷在“磨刀”,磨刀的水从天上降下凡间,就下起了雨。
关羽磨刀的故事我们得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关羽带着两位嫂子在曹营多年,虽也为曹操办事,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挂念着有一天带着嫂子回去找兄长刘备。这一天终于等来了,好不容易带着刘备的家人到了古城下,兄弟张飞却对他起了疑心。再加上关羽逃跑后,曹操的大将蔡阳马上带着15万人马前来追赶,这时也到了古城下,此情此景就更难解释了。情急之下,张飞对他提了个条件,除非亲手杀死蔡阳,否则恩断义绝,关羽无奈,只能磨刀杀死了蔡阳。
这故事在平度民间又被进一步演义,说关羽死后升天被封关帝,全国各地建起了“关帝武庙”。这事让蔡阳的神灵很不服气,当初是关羽用诡计杀死了自己,并非仁义之人,为了报生前大仇,蔡阳就变成了太阳(“蔡阳”谐音)专门跟关公作对。毒辣的太阳不分昼夜照耀着大地,天下大旱 、颗粒无收。关公气坏了:“难道我能斩你一次,就不能再斩你第二次?”于是,就在五月十三日这天,磨快了青龙偃月刀,斩下了蔡阳变成的太阳,天下又变得风调雨顺了。所以民间传说,五月十三下的雨,就是关老爷磨刀滴落的水。关于“磨刀雨”的传说,云山周济道人也补充了一件事 ,曾经崂山遭遇大旱 ,道人们在关帝庙求雨终于天降甘露,人们说其实是关公显灵降下了磨刀雨,帮助崂山解了旱情。
从此,人们便把此日作为“关帝生日”,每到五月十三这一天,就到关帝庙焚香膜拜、祈祷平安。
面灯送关公,祈全家祛病免灾 从这些消失的关帝庙留下的资料痕迹中发现,各处关帝庙当初建设时各有特色。比如即墨的关帝庙房梁上刻着龙凤,村民说,这些图画特别神奇,尤其是在下雨或阴天时便会出现变化,所以人们都不敢轻易破坏。在胶州曾经有一处太平庵,里面也供奉着关帝,只是这里的关帝却是倒坐的;据说是因为当时州官为趋附魏忠贤,为其建立生祠,庙已建成,神像将抓塑成型,魏忠贤畏罪自缢,故改塑倒坐关公。还有城阳的关帝庙,之后被改造成了学校,桃李争妍、盛名远扬……这些庙宇也不约而同存在着些共同点,庙内都有关羽的壁画,画着“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经典故事,而如今,这些壁画也只有在海云庵能看得到了。
与庙宇同时消失的还有关帝庙曾经的祭祀大典。关羽成神进入关帝庙之后,对他的祭祀上升到了国家大典的位置,据《关帝志祀典》载:“明嘉靖年间,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凡祭,先期题请遣官行礼。”清代后期,祭祀关帝的典礼达到极盛。咸丰三年(1853年)将关帝正式列为“中祀”,祭关要“行礼三跪九叩,乐六奏,舞八佾,如帝王庙仪”。如今,大规模的官祀早已消失,但民间对关公的信仰却延续下来,有病有灾去拜关老爷,异性兄弟结拜时请关老爷作证,到了春节祭祖也得给关老爷磕个头。
比如莱西农村有一种“送灯”的习俗就是因关老爷影响才有的 。每到特殊节日,村民用豆面做成猪、狗、牛、羊、鸡、猴、兔等各种动物造型的面灯。等天黑下来,人们便用长方形的木盘端着面灯,带着孩子,到村中关帝庙前点灯祭拜,求关老爷帮助驱妖避邪,祛病免灾。之后再到土地庙和祖宗坟头祭拜。这一圈走下来,面灯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将猪灯放到猪圈照一下,祈求家畜兴旺,将狗灯放在大门口照一下,希望它尽职尽责,看护好门户。总之,他们要将关老爷的威力带到每一个犄角旮旯才能放心。
从这些历史记忆中出来,镜头又重新回到崂山关帝庙那道斑驳的木门上。工作人员说,崂山关帝庙已经被列入修复计划,不久的将来人们便会看到一个复活的关帝庙。但别处呢,还有多少仅存的关帝庙在“哭泣”……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