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 齐鲁周边行之天津:"造链"与"补链"

2013-05-10 10:42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天津向东是大海。

    四月中旬到天津采访,驱车前往滨海新区。司机张师傅是土生土长天津人,行车中却要用GPS导航系统:“变得快,一不小心就走错路!”导航仪上,行进道路一侧显示的还是蓝海,如今,这里是一栋栋正拔地而起的大楼——“天津速度”令人瞩目。

    借势“龙头”上下吸附

    大项目,许多人并不陌生。但天津项目之大,却让一般人很难想像。

    亚洲最大铝业项目,投资500亿元;乙烯项目,投资268亿元;中航直升机基地,投资200亿元……天津市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许颖悟介绍,2007年至2012年,天津引进大项目1440个,带来2.2万亿元投资。这个不足1.2万平方公里的滨海城市,每平方公里土地的新投资强度接近两个亿。

    “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用尽千方百计”,这是各地招商引资拉项目的“口诀”。但天津在引项目过程中,集中精力于一点,那就是引进真正的行业“龙头”,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条。

    长约70米的空客飞机,仅各种零部件就有上百万个。法国空客是国际航空产业龙头之一,其总投资超80亿的总装线项目一落天津,全球80多家相关著名企业就不请自来。天津空港经济管理委员会航空产业支持中心副主任杨林说,西飞公司主动到总装线旁建厂,给大飞机造“翅膀”,与总装线仅隔一个门,拉开大门,即可安装;瑞士一家全球领先的飞机航空服务公司跑来,和四川一家企业合作搞飞机维修。之后,天津又引进中航直升机项目、欧洲直升机项目、长征火箭、通信卫星等一批巨型“龙头”,上百家配套企业紧随而至……2005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产值不到2.2亿,如今天津成为全国惟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产值正向千亿元挺进。

    “一张白纸上,跃出千亿元产业群。”天津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周胜昔说,“龙头型项目引来之后,自然会产生强大市场吸附力,引来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就如一只蜂王引来千万工蜂。”

    近年来,人们对各地“项目驱动模式”有过不少质疑。许颖悟说,这要历史、辩证看待:“五年前,与北京、上海等已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相比,天津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必须有一个大规模的投资期。只有先做大经济总量,才谈得上经济辐射力和区域竞争力。”

    天津引项目,有难以比拟的优势条件——早在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就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优势之外还有大面积未开发土地的资源优势。但天津做的几件事却值得借鉴。

    许颖悟介绍,2007至2008年,天津制订了119个规划,哪些区域承担何种产业功能,各种项目向何处聚集,一目了然,井然有序。第二件事,抓住金融危机下央企战略性结构调整机遇,吸引当时119家央企投资4000多亿元。第三件事,天津严格执行项目“能评”,近几年仅能评不达标而拒入的项目就达四五百个。第四件事,简化审批。企业设立的全程办理时间,五年前是90天,如今只要5天。天津市级审批事项砍掉了一半多。

    5年间,总投资2.2万亿元的大项目密植津城,既让一些新兴产业“横空出世”,更让众多传统产业浴火重生。石化是天津传统产业,但之前境内大港油田所产原油,甚至要运到外地提炼。这两年,依托创造了数个世界第一的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大项目,天津石化产业脱胎换骨。如今,天津构建起了从原油、炼油、乙烯至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大项目“造链”,天津经济结构质变。5年间,天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90%以上,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大项目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

    发力价值链条两端

    “这两年,我们对大项目已不太热衷了。”天津市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戴太华说,天津大项目规模正在缩小,“几年前,大项目投资规模平均10亿元以上,但2013年新投资项目平均规模降到2亿元。我们现在把重点放在‘补链’上。”

    按经济学原理,产业价值链条如微笑曲线,曲线一端是研发,一端是服务,中间是加工,利润高点在两端。“造链”完成后,天津正向曲线两端发力。在引进“补链”性质的项目时,天津着力实施科技“小巨人”计划。

    “小巨人”,是天津对具备一定科研实力、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昵称”。

    天津东皋膜科技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这家企业看似不大,但在天津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作用却十分独特。企业所产的只有头发丝1/10厚度的隔膜纸,打破了日美技术垄断。这种隔膜,正是离公司不远的另一家企业——全国最大锂电池公司力神电池集团所必需的。虽然技术领先,但东皋膜与其他中小科技型企业一样,在产品化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瓶颈。关键时刻,“小巨人”扶持政策给企业注入了500万元的贴息支持。如今,东皋膜正向隔膜产业世界前三强挺进,而它与力神合作的电池,也让后者具备了更强大的竞争力。力神电池只需充3小时电就能让轿车行驶200公里,成本为汽油机的10%。目前,天津正成为国内最大、水平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势在“小”,劣势也在“小”,容易遭遇“死亡谷”。为此,2010年,天津举全市之力推出“小巨人”扶持计划——“十二五”期间筹集财政资金2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各区县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融资对接活动;每月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小巨人”扶持任务分解落实,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体系。

    仅仅两年,天津财政就拿出47亿元,并落实商业贷款1000多亿;仅仅两年,天津收入过亿元的“小巨人”就由700家猛增到17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2万家,总产值达到8500多亿元,占全市1/3强。

    成效固然明显,但“补链”才刚刚开始。2012年7月,天津市经信委主持的“天津优势产业产业链研究”发现,天津14个产业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2012年底,天津又出台“小巨人”发展三年计划,到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发展到6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万亿元以上,专利拥有量占全市60%以上。其中,4万家企业要聚集在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群中。为此,天津提出:三年内再为科技中小型企业落实融资1000亿元。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