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
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回首近年山东高考作文———日益重视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 ”不同。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在形式上经历了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的变化和探索,有沿袭也有创新,每一年的作文题目都是当年考生对于高考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记者采访了从1994年就关注高考作文的青岛9中老师陶文,盘点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
1994年 命题作文《尝试》 1994年是陶文第一年参与高考语文阅卷,所以他对那一年的高考作文记忆深刻。“出题难度不大,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好把握,虽然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文题的影响,但是也有所尝试和创新,尽量避免了容易让考生写套话、大话、空话的题材,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陶文认为这个题目体现了时代感。
1999年 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在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出现后,相当一部分家长中“刮”起了给孩子狂买科幻文学作品的热风。
陶文印象中有一位考生是用散文体裁写的,段落清晰、抒情自然、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了高分。于是一种新的形式——散文的出现,让一部分考生在作文中脱颖而出。
2000年 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是话题作文首次亮相高考作文舞台。陶文表示,对于同一个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更加自主地发挥,文风更加真实、有特色。话题作文因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给与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特点受到热捧。
2005 年《双赢的智慧》 2005年是山东省自行命题的第一年,虽然山东当年的作文题目在全国的作文题目中,被一些人排为“末尾”,且遭受了很多非议。但陶文认为,从2005年的作文题目上看,第一次谈到“双赢”,新颖、深刻、与众不同,贴近学生的生活,鼓励考生有所创意,显得特立独行。
2008年 命题作文《春来草自青》 《春来草自青》题目的选定,注重从价值观上引导考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学会去看待一些现象。
考题难度的设置稍稍降低,考生对于主题的把握也不难,因而发挥余地很大。有考生在紧扣主题的同时,善于利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把作文的主题和当时的汶川地震结合起来,传达出一种正能量,因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9年 命题作文《见证》 相比于2008年的作文题目,2009年的作文题目明显降低了审题难度,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
2010年 材料作文“辩证对待‘光明’与‘阴影’”
材料作文再次进入山东考生们的视线,引起广泛关注。考生不仅要注意材料对命题的限定作用,还要辩证地谈“光明”和“阴影”的关系,而且不能仅仅一分为二地叙述两者的关系,必须结合材料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
2011 年 《这个世界需要你》 无论是从“世界”的开放性入手还是从“你”入手,都给予了考生足够的开放空间,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来构思文章。“你”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和抽象的名词,题目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抒情基调,因而考生创作时也更要含感情,告别空话、大话和套话。
2012年 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陶文认为,同样的作文题目却让不同的考生颇为伤脑筋,给材料作文的题目往往具有相当的难度 ,有些材料理解起来过于高深、玄妙,很多考生因为对材料中心思想把握不准而导致失分甚至于偏题。2012年引用孙中山的一段话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思考的空间,选题偏于狭隘。记者 单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