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擦垃圾桶
6月18日早上7点,细雨中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去上班,敦化路街道金坛路社区54岁的“老低保”郭新庆,已打扫完20个垃圾桶,回家吃饭了。“打扫1个垃圾桶,1个月给10元,还给配手机,垃圾满了联系环卫来收,还补贴30元话费。”记者采访发现,目前
市北区设了23个点,鼓励社区困难居民和热心公益的老人“赚外快”。而垃圾桶让居民自己管,还真比以前干净多了。
居民管垃圾桶,还有补贴 6月份开始,市北区城管局在敦化路街道金坛路社区开始试点,让居民自己当垃圾桶的“管家”,并公开招聘。54岁的郭新庆,是社区里的“老低保”,家里比较拮据。他的任务是早班,在居民上班前把垃圾桶清扫一遍。上午10点,另一位困难居民卢女士来接班。她的任务量是清理30个垃圾桶。“我们配了专门的水桶和消毒液,邻居现在也都配合俺,不乱扔。刚开始很难清,上面的脏东西特硬,现在就好多了。”
记者了解到,金坛路社区这个试点,总共有118个垃圾桶。通过招聘,首批上岗的有5位管家。社区书记蘧玉文告诉记者,平均每个人管20多个,全年无休。老社区里垃圾桶的问题不少,比如垃圾桶里扔进来建材垃圾,环卫不收,就需要“管家”帮忙处理;垃圾桶有时会被偷,所以需要管家照看。“大家看我们社区的老低保邻居辛苦,天天打扫垃圾桶,谁还好意思乱扔呢?”一位金坛路社区居民坦言。
待遇方面,市北区城管局城管办负责人徐明秋主任介绍说,目前的政策是清扫1个垃圾桶,每月补贴10元。垃圾桶都是由社区困难居民和热心老人“承包”,平均每人20个到30个。除了清扫,他们的职责还有在垃圾桶溢满时,随时联系环卫。因此还给配了手机,每月补贴30元话费。
全区推广“居民自管”模式 “居民自管垃圾桶,说白了就是种新的‘城管理念’。居民从被动接受,变成自己主动参与,效果就不一样了。”市北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去年同期,市北区曾针对垃圾桶丢失、外表破损脏污、垃圾冒溢以及清运后撒漏造成二次污染等“痼疾”,启动上门收垃圾的试点。
当时很多居民一早把垃圾又扔在了楼道里,相当于把过去楼下垃圾桶的污染区搬到了楼道里。期间居民们很有意见,市北区也未将各试点的垃圾桶全撤走,还留下了一两个。后期居民们干脆就都不按上门收垃圾的时间扔了,有了垃圾,随手扔进社区仅有的一两个垃圾桶里。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垃圾溢出和垃圾落地的问题反而更加明显。
针对这一问题,市北区结合区划调整后的老城区特点,在台东商贸区、登州路等23处区域,实施“垃圾桶集中点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将辖区内的垃圾桶集中点按照10个以上规模进行分组,聘用热心公益、身体健康、空闲时间较多的并且在附近居住的居民,担任垃圾集中点监督协管员,定时、定点对垃圾点内的垃圾桶进行擦洗、周边环境保洁以及看护工作。同时,合理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避免居民纠纷,做好对垃圾清运监督工作,发现冒溢、撒漏、清运不及时等情况第一时间通过专用信息终端上报市北区环卫信息受理中心。
记者打探发现,通过试点,垃圾桶脏污、垃圾冒溢以及周边环境脏乱等现象基本消除。“看居民心气很高,下一步将在全区推广这种居民自管模式,在其他社区继续招聘‘管家’”,市北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图 记者 王宗阳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