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孙贺和他的爸爸妈妈。
每年高考都有很少一部分小考生吸引大家的关注。15岁,大部分孩子刚刚初中毕业,而记者7月2日通过核实了解到,今年高考
平度市年龄最小的考生是1998年3月出生、毕业于平度一中2010级6班(理科)的15岁男孩孙贺,他在今年的高考中,凭借着自己超常的发挥,考出了668分的好成绩。7月2日下午,记者走近这位小“神童”,了解他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4岁半就开始上小学 7月2日下午,在位于平度市李园街道后戈庄村的家中,记者见到了孙贺以及他的爸爸孙永清、妈妈张淑娟。“我和孙贺的爸爸是大学同学,1993年我们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那时候正好是最后一届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工作。”张淑娟回忆,她和孙永清被分配到了一家各方面待遇都还不错的企业工作,但是工作地点是在即墨的田横岛,工作条件相当艰苦。
1998年3月5日,孙贺出生,考虑到孩子的上学问题,当时已经是公司人事部总监的张淑娟和公司工程师的孙永清,在孙贺还不满一岁的时候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去了北京。“我们从小就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到了北京发现我们俩的工资根本满足不了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张淑娟介绍,1999年她的工资在北京为1000多元,孙永清2000多元,而在北京上个比较好的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就得两三万,加上要租房子住,迫于生活的压力,2001年9月,张淑娟带着3岁半的孙贺回到平度,而孙永清继续在北京坚持工作。
“从孙贺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和他一起学习英语,孩子记性很好,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很快。”张淑娟发现儿子的天赋后,2002年9月,年仅4岁半的孙贺被妈妈送到了同和街道的丰台小学上一年级,而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常的入学年龄为6岁半。4岁半就走进小学课堂的孙贺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传奇,但更令很多人惊奇的是孙贺在上完小学一年级后,就直接跳级到三年级,2003年9月上三年级的孙贺年仅5岁半,“他仅用了暑假40多天的时间就学完了整个小学二年级的东西,然后就很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跳级考试。这样比正常孩子早上学两年,又跳了一级,正好比正常孩子多出了三年的时间。”在张淑娟看来,根据孙贺当时的情况,他还能再继续跳级,但是为了孩子学习上能留有余地,也为了不让孩子过早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张淑娟当时没有选择让孩子继续跳级。
学习觉得很轻松 在今年的高考中,孙贺取得了668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127分,数学142分,英语129分,理科综合218分,基本能力52分,比他自己的一摸成绩高出了33分。对于这个成绩,他认为总体上还是超常发挥,除了英语和理科综合有点小小的遗憾外,作为自己短板的语文科目这次取得了让他比较满意的成绩,作为自己强项的数学在今年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也算是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
“不了解我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是学习很刻苦那种类型的,其实不然,我学习一直很轻松,自己也很懒,经常惹得妈妈和老师生气。”孙贺在同学眼中是那种很聪明但是也懒得令同学羡慕嫉妒的那种,在孙贺看来,那些“学霸”每天比他多学一小时,一年365天就要多学365小时,而考试分数才比自己高出十多分,这样的付出是不值得的。
另外,平度一中从高一到高三每天下午都会有一节课外活动课,高一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会坚持出去活动,到了高二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很少再有学生出去活动,而是选择在教室学习,但孙贺从高一到高三上学期,基本上每天的课外活动都参加。
“高三的时候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我这种玩性很大的学生来讲,高三各科老师的严格约束对我成绩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很感谢教我的高三老师。”在孙贺看来,高三老师为了训练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总是布置繁重的作业任务,他都能相对轻松地完成。“虽然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其他学生少,但是他的听课质量和效率却很高,对老师讲解的新知识消化得也很快。”张淑娟说,她2004年起就办起了全科辅导班,虽然不少孩子通过她的辅导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孙贺很少去听妈妈的辅导课程,“他要是能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进步的空间会更大。”
文/图 记者 邬明洋
■未来规划 想进中科大或北航学习 “我想进中科大或者北航学习,正好我年龄比较小,可以考虑将来读研读博,就算读完博士我也不到25岁,未来想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孙贺充满了期待。7月2日上午,孙贺和他爸爸妈妈刚刚从网上了解到中科大招收少年班,于是和中科大招生办联系,虽然已经错过了中科大少年班的报名时间,但中科大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建议,孙贺可以先报考中科大,等被录取后看看能不能转到学校的少年班。“我很想踏进这所中国超前教育的摇篮和发源地、中国科学家精英教育的试验田学习深造,实在报不了进北航也是不错的选择。”孙贺说。
孙贺表示,在暑假里,除了帮爸爸妈妈对学生进行辅导外,他还想去报个吉他班。“由于年龄偏小,从小学到高中我想当班长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希望在大学的时候能够实现。”在孙贺看来,当班长要组织班上的各种大小事务,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能增加自己在同班同学中的存在感,“在学校生活中,多年以后还能清楚记得的同学就是自己当年的班长。”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