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展开招生大战 学生提前放假去揽生源

2013-07-16 13:57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高考考点门口散落一地传单,其中大部分都是民办高校招生广告。吕璐 摄(资料片)



  高考录取正在紧张进行中,民办学校也展开招生大战,学生、老师、社会人员……招生队伍庞大而又繁杂。据一些民办高校老师透露,他们每年都有招生任务。而因利益冲突,也有招生老师因报销或提成问题,和学校闹上法庭。混乱的招生折射出民办学校的生源困局。

  现象

  刚刚5月,学校就放假 30人的班半数出来招生


  在济南某民办高校上大一的赵新,在这个暑假有了个新头衔,5月从济南来到青岛,当起了学校在青岛市区的“招生老师”。

  “来青岛两个多月了,感觉青岛这边很不好招。”在赵新看来,青岛当地的考生很多都不愿离开青岛到外地去上学。再加上青岛也有不少民办高校,激烈的竞争,让他们感觉到了很大压力。

  尽管没什么招生任务,但赵新还是希望多招几名学生回去。“招生都是有提成的,而且招得多,以后在学校申请奖学金、助学金,也有优先考虑。”赵新透露,班里30个同学,一半都出来招生了。“有的还去了河南、新疆、青海,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和赵新一起来青岛招生的还有他的4个同学,他们主要负责市北和李沧。每天他们要想尽办法掌握考生分数信息、给学生家长打电话“推销”学校。“一旦有报考意向,就要想尽办法促成,和他们交朋友啊,请他们吃饭呀,不行的话就介绍给更厉害的老师来游说。”

  眼下高考录取正在紧张进行中,和赵新一样,不少岛城民办学校的学生也活跃在全国各地开展他们的招生工作。在城阳区一家民办高校上大三的小刘告诉记者,一般学校到了5月基本就没什么人了,大部分学生都跟着老师出去招生去了。

  “我们也是5月就算放暑假了。为了补上课时,我们寒假放得晚,比一般公办学校要晚1-2周。”赵新说。

  矛盾

  老师承担招生任务 费用起纠纷,和学校打官司


  除了学生,本校老师也是招生队伍里的主力军。“我们的老师都有招生任务,每人3个。即便你是二级学院院长,你也得出来招生。”一年前在岛城一所民办高校工作的老师胡丽(化名)向记者透露,老师的招生行动要比学生早很多。“每年过完年回来,我们就要准备招生工作了。全国各地跑,那时没有什么男女老少之分了。”胡丽语气有些无奈。

  胡丽介绍,招一名学生并非一蹴而就。3月,他们就要下到各地学校,通过校长、班主任层层动员,采集学生名单。“这期间都是需要成本的。比如吃饭、住宿,还要和当地学生、老师交朋友,搞好关系,在这些地方花的钱,都是我们自己先垫上。”胡丽说,这些成本,校方原本承诺要报销,谁想校长却食言。“有的老师自己掏出了很多钱,多的上万元,但最后都不给报销。”因为咽不下这口气,去年,胡丽和其他几位老师将院长告上法庭。“招生期间的这些酸甜苦辣,真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胡丽叹了口气。

  招生引发的纠纷不仅于此。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很多高校还发出高薪聘请招生代理等信息,高额奖金颇为诱人。因看重这块利润,岛城一市民放弃事业、甚至卖了房子,将所有积蓄投入招生。谁料最初和校方达成的提成协议最后出了点问题,最终校方不予支付招生提成。这位市民面临“破产”。

  问题

  生源减少致乱象丛生 民办高校陷招生困局


  在庞大而繁杂的招生队伍中,不管是老师、学生或社会人员,都与招生利润脱不了干系。据了解,高额的回扣是吸引招生人员从事招生的直接原因。而最终校方和招生方往往又因利益问题发生纠纷,这一招生乱象,也折射出了民办高校面临的生源困境。

  的确,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生源即是财源。民办高校的经费来自于学生,招不来学生或学生人数减少,就意味着学校经济状况下滑。曾经辉煌一时的青岛某民办高校,去年计划统招3000多人,实际只招来300人。即便分数降到180分也无人报考,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窘境。

  民办高校陷生源困局,岛城一公办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分析,从家长意愿上来说,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民办学校里上学。有的民办学校硬件差、社会声誉不高,学费还比公办高,学生择校当然首选公办高校。

  另外,受高考生源数量下降的影响,就连不少公办学校如今也招生不足。没有财政拨款,完全靠收取学生学费生存的民办高校,无疑最能感受到激烈的生源大战。

  本报记者 李珍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