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创业当老板 小有成便就投身助残事业

2013-08-02 14:0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李良



    本报《莱西新闻》开设“咱当兵的人”栏目以来,受到各方关注,本期我们一起关注莱西退伍军人——李良。1999年,年仅18岁的李良怀揣着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光荣地成了一名水兵。军队这个大熔炉,彻底脱掉了他年少的稚气和冲动,赋予了他军人诚信、朴实的思想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退伍后,李良自主创业,已在商界小有成就。出于一份责任,李良做起了助残事业,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减轻负担。

    怀揣平常心朴素细节彰显军人本色

    初见李良,第一感觉就是朴素。一条蓝色牛仔裤,一双白色旅游鞋,一件素色T 恤衫,干净、利落,就像一个阳光大男孩 。他脸上那憨憨的笑容,让人很难把他与一个年销售过千万的企业老板联系在一起。“我平时不追求名牌,在部队学会了勤俭,我不会把有限的资金花费在毫无意义的穿戴上。”李良说道。

    走进李良的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豪华的办公楼,不是高大的生产车间,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菜园子。李良告诉记者,这一派田园风光是李良和职工们在工作之余精心营造的。“两年的部队生活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平时跟职工在一起种种菜、聊聊天,会让心与心更加贴近,况且自己种菜绿色环保还省钱,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李良告诉记者,平时工人们也喜欢跟他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几乎成了一家人。

    怀揣创业心坚韧性格成就全新事业

    2001年11月,李良脱下戎装步入社会 。为了减轻政府负担,减轻就业压力,他选择了自筹资金自主创业。当时,他给自己立下规矩:不能忘记军人本色,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创办一个诚信服务的企业。

    创业之初,一切从零开始。经过一番考察,他在废铁回收这个被别人称为“收破烂”的行业里发现了商机。于是他成立了一家金属回收公司。他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仅用两年的工夫就发展职工10余人,年收入达300万元。由此,李良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天天跟废铁打交道,李良认识了一位铸造行业的阎师傅,他们很快成了忘年交。阎师傅见李良头脑灵活,为人厚道,就向他传授了铸造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并鼓励他转行铸造业 。李良也觉得自己不可能跟废铁打一辈子交道,于是听取了阎师傅的建议。他以打工仔的身份到一家铸造企业当了一名普通铸造工,这期间,他一有时间就向老工人师傅们虚心请教铸造技能。

    2004年,李良结束打工生涯,回家乡准备大干一场。尽管他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的公司在成立之初还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资金不到位、技术不过关、没有客户订单,困难接踵而至。此时的李良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自己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如今前面困难重重,身后没有退路,他感觉自己好像被关进了一间黑屋子,既看不到阳光,又找不到方向。“那真是度日如年啊”,回想起这段经历,李良感慨道。然而毕竟是受过部队的熏陶,两年的军队生活赋予他打不倒、拖不垮的性格。他顶住重重压力,想方设法聘请专家、引进人才,想方设法获得银行贷款,然后又亲自到外地一家一家地联系客户。公司的业务渐渐步入了正轨。

    怀揣责任心热心助残造福一方百姓

    公司的稳定和迅速发展壮大,没有让李良满足于现状,他时刻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是该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李良这样想,也这样去做了。2009年初,他面向社会招收了30余名残疾人到公司上班。公司为残疾职工建立起了高标准的食堂、宿舍、卫生间,还设立了图书馆、娱乐室,指导他们的业余学习,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公司为所有残疾职工交纳了五项保险,残疾职工与正常职工同报酬,同待遇。有的残疾职工每个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近2000元,是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3倍还多。残疾职工生活有了保障,劳动保险又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不再感到自己是家庭的累赘和社会的负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仅在工作上,生活中李良也是尽可能地帮助残疾职工解决困难。职工刘玉忠家庭比较困难,为了尽早摆脱困境,他看到别人养猪赚钱,也想让妻子在家里养几头猪。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本钱来,只能干着急。李良知道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拿出1万元,帮助刘玉忠买回了老母猪,又买来猪饲料,一个小小的家庭养猪场就建起来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残疾人自立起来。

    李良虽然曾经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而现在他所做的一切,用自己的方法为人民解忧,为百姓造福。对李良而言,那解不开的军人情结,永不褪色。

    文/图  记者 王坤 本报通讯员 姜磊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