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的干部为何见了群众就结结巴巴

2013-08-06 16:5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韩金惠

  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8月5日《新京报》)

  一些开大会作报告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干部,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也并不奇怪。领导干部在机关单位待久了,与群众打交道少了,面对群众难免会得“失语症”。即便有些干部愿意深入群众,也是“身入”而“心不入”,走过场、做样子。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敢直面矛盾,害怕解决问题,不敢深入群众——一些偏远山区的困难群众称,已经很多年没有干部上门了。说到底,原因是领导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定位,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上。

  面对群众“无话可说”的干部们,是时候好好补补课了。近段时间以来,中央自上而下一直在提走群众路线,但群众路线到底是什么,恐怕很多干部答不上来 。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入学习,真正了解群众路线的内涵。此外,在具体工作中,也要学习与群众沟通的语言技巧。环境影响人的思路,习惯了在大会上念报告的领导干部,往往官话、套话脱口而出。但“民话”与“官话”毕竟不同,需要的是“接地气”。领导干部要摒弃平时工作中“官腔”十足的作风,不说大话、套话、空话,才不会招致群众的反感。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了解群众语言的特点才能与他们拉家常,始终与群众保持距离又谈何服务人民?

  “不知该聊些什么”不代表真的“无话可说”,领导干部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走上田间地头,就能找到与群众交流的共同语言。基层工作是要靠脚底板来做的,干部身上的“泥土味”重了,与群众之间的“亲情味”才会浓。因此,领导干部要根治“失语症”,必须放下身段,迈开步子,切实走一走群众路线。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