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9月28日讯(记者 郝园园) “之前小村庄的居民一直反映,想要建立文史展览馆来将600余年的村庄历史保存下来,如今他们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9月28日上午,在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小村庄社区内,从58天的婴儿到百岁老人等60余居民按下自己的手模。手模墙今后将成为小村庄文史展览馆的一部分。据介绍,居民共捐献出
老物件和老照片等近200件,等下月中旬展馆开放居民就可以前去参观了。
“小村庄是青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村庄,1992年小村庄开始大规模的拆迁改造,从此拥挤矮小的平房让位给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多层居民楼。如今,小村庄的居民已达到2464户,人口6000多人。”9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小村庄社区时,不少居民正等待在门外,准备制作手模。该社区的于书记告诉记者,小村庄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搬迁改造之后就有很多居民提出要建立展览馆来留下村庄记忆,只是苦于没有条件才一直搁浅。
“如今政府采购场所建立了新的办公用房,我们就拿出两间房子来建立展馆。”于书记告诉记者,小村庄有着600余年的历史,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有赵氏人家从云南辗转迁至青岛,后又有徐、黄、辛姓氏相继迁至东洼、东北洼居住。迁来的居民最初是以农、渔为生,聚居通婚、人丁繁衍,渐渐形成了小村庄。“从小村庄的起源到历史发展,包括以往的一些老照片、老物件都将呈现在展览馆中。”于书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本次展览馆中增加了很多和居民互动的环节。当天的手模制作活动中,从出生刚刚58天的婴儿到百岁老人都按下了自己的手模,每个手模上都写有按手模人的名字。
“这些手模石板将会以手模墙的形式展现在展览馆内,居民们听说了之后都积极地赶过来参加这个活动。”于书记告诉记者,“居民们听说我们要建馆都很积极地献出家里的宝贝,有手推车、缝纫机、瓮等,还有很多老照片。里面还有一幅画,反映的是小村庄的整个风貌。”说起这幅画,于书记坦言得之不易。“这幅画是小村庄原始长卷风貌图,长达5米,光是画画就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于书记告诉记者,这幅画是原来的村民找人画的,村民不断地重复口述印象中小村庄的样子,然后不断地进行修改,最后才有了这幅画。不过,这幅画目前还没有放在文史展览馆内。“我们这个文史展览馆预计10月中旬就可以对外开放了,届时居民可以来参观一下以往村庄的模样,看看以往使用的一些工具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