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湾南部海洋牧场:"别墅群"引鱼虾落户(图)

2013-10-29 06:2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投石建成的海洋牧场成为海珍品的家。



  

潜水员勘察青岛海域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德国机器人来海洋牧场“串门” 

  先后两次下海,近两个小时的海上漂泊 ,潜水员带来了利好消息,但这与承建方蓝图中的规划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里要建成20个鱼礁群;单位鱼礁的体积为400立方左右,每9个单位鱼礁组成一个鱼礁群;鱼礁群按间隔200米配置形成鱼礁带……

  为了实施查看建设情况,公司还专门请来了德国机器人。这台由中德联合研制的 C-watch水下机器人在上个月潜入海底进行勘探。据青岛海泉崂山特色水产品工作人员钟晓介绍,这台机器人外形为箱式框架结构,“可以进行海底探测、拍照等等。”钟晓称。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海底勘测,机器人顺利上岸,可由于青岛地区海底涌流较大、海水相对浑浊,机器人也没有能够留下珍贵的海底图片。

  除了赚钱有利渔业修复 

  经过长达三年的建设,鱼礁区资源生物明显增多,投放时间较长的一些礁体已有大量藻类附着。投资上千万元为鱼儿盖别墅,这活儿究竟值不值得干?海洋牧场的兴建者们心中都有一本经济账。

  礁区内的鱼类多数为岩礁性经济鱼类,营养和经济价值高,市场开发潜力大。渔获方法主要是钓捕、流网和笼壶渔具,以活鱼为主 ,销售价格比较高。“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810万元,年均实现利润总额1172万元。通过恢复海区渔业资源,增加海区捕捞量,可年增加渔民收入3000万元。”这是海泉海洋牧场评估报告上的话。

  “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态效益。”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水产办相关工作人员称。伴随着海洋牧场的建设,增加近海可捕资源量,推动整个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人工造礁和海藻移植,创造稳定的近海局部水域生态系统。为各种海洋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他说。

  管理风险在于海水污染 

  海洋牧场能够产生如此大的经济效益,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几次潜水难以留下照片就是一个缩影。“由于建设工程在海底,不可能像陆地一样实时监控,这是建设过程中的难度所在。”钟晓称。

  和建设相比,更难的是在项目建设后期的管理上。“人工鱼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后期管护更是非常困难。”路国强透露。

  据岛城渔业专家介绍,兴建海洋牧场最大的风险在于礁区发生严重的污染、赤潮或其他自然灾害,造成增殖品种的品质下降或死亡,以及一定时期的海域环境破坏。因此,需要经常对人工鱼礁区的水质进行监测,杜绝陆源污染物和海上其他污染来源,这样可以避免人工鱼礁区受到污染和破坏。

  ■延伸

  公益性海洋牧场预计明年底完工
 

  日前,记者从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该区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的全市首个公益性海洋牧场——崂山湾海洋牧场进展顺利,整个工程将投放渔礁体1万多块,目前已在会场湾人工渔礁区投放渔礁体1200余块,兔子岛废旧渔船将于本月投放,预计2014年底全部完工。

  据悉,该区域海洋牧场将先期建设会场湾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该人工鱼礁区位于小管岛西侧,主要功能定位为资源保护型鱼礁。在规划区域内,共布置18个单位鱼礁,以防止渔船底拖网作业。从今年9月1日起,崂山区开始在会场湾投放鱼礁体,计划共投放41279块,预计在今年年底投放完毕。

  据了解,至去年年底前本市已建成王哥庄海域、五丁礁海域、大管岛海域、石岭子礁海域、斋堂岛海域5处鱼礁区,投放礁体110余万立方,又新建了崂山区海泉、黄岛区高峪等两处鱼礁区。文/图记者 周晓荷(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