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1时30分,随着最后一车电石添加到生产线上,有着66年历史的海晶化工厂在生产出最后一批PVC原料后就将全线停产。按照青岛市工业布局调整计划,海晶化工厂将整体搬迁至董家口港区 。新厂区总投资54亿元 ,占地1000亩,分两期建设,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老厂区地块今后将变更为商住用地,属青岛市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将规划建设住宅、
学校、商务中心等。
最后一车电石上线 2013年10月29日对于有着66年历史的海晶化工厂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由于厂房搬迁,位于市北区四流南路 66号的老厂区将在29日启动停产程序,并在31日全线停产。
中午,在海晶化工老厂区中央控制室里,该厂全体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聚集在一起,表情凝重。下午1点 30分,海晶化工生产技术处处长于英通知调度长下达停产调度指令,调度长战仁彤马上拿起电话,通知生产线添加最后一车电石,这标志着海晶化工厂的全线停产正式启动,29日晚上,这批电石将生产出海晶化工厂的最后一批PVC原料。
记者来到电石车间,这里漫天的粉尘让人喘不过气来,工人们戴着防尘口罩驾驶铲车将最后一车电石添加到生产线上。电石取样分析员姜猛告诉记者:“搬到新厂后,生产技术工艺将全面升级,‘电石法’因为能耗高,不环保,将被‘氧氯化法’取代。”据他介绍,新厂房的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一流,甚至世界一流。“不过对于新的工艺,我们都要重新学习,从前年开始,厂里就已经安排相关培训了。”姜猛说。
1370名员工安置是重点 在停产启动仪式上,海晶化工党委书记王瑞全介绍,全线停产并不是结束,而是该厂“双线作战”的开始。“一方面要对老厂区进行资产处置、土地整理、员工分流安置等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准备新厂区早日投产,还要尽早进行客户维护、员工培训等工作。”王瑞全说,新厂区生产工艺升级后仅需要200多名职工,因此,对现有1370名职工的分配和安置工作将是搬迁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具体的职工安置办法还在研究中。
对于海晶化工厂的停产搬迁,周围的居民也是感慨万千。附近居民王女士说:“听说这个消息,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么大的化工厂就在小区旁边,这些年都是提心吊胆的。虽然说现在化工厂对污染和排放都把关把得很严格,但毕竟是化工厂,多少还是有影响的。”在四流南路居住多年的刘先生说:“这几年确实好多了,之前一刮北风就满天的煤渣子。”
据了解,老厂区地块今后将变更为商住用地,属青岛市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将规划建设住宅、学校 、商务中心等。
董家口港区建新厂 据介绍,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老城区企业搬迁工作的战略部署,海晶化工于2010年启动企业整体搬迁工作。搬迁工作是为了顺应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抓住山东半岛打造蓝色经济区以及青岛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布局调整的有利契机,借鉴国际化工依托港口经济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在青岛董家口港临港产业区,新建40万吨/年聚氯乙烯搬迁项目,成为入驻
西海岸经济新区的首家新材料制造业企业。
据了解,新的海晶化工将致力于“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发挥港口物流优势,全力打造绿色 、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型化工企业。
■小资料
海晶化工厂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青岛市北部工业区,厂址四流南路66号,占地40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370人。是一家大型氯碱企业,主要产品有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烧碱、液氯、盐酸等两大系列十几个品种。主要产品产能为:烧碱16万吨/年,聚氯乙烯树脂16万吨/年,氯化聚乙烯2.4万吨/年,三氯化铁1万吨/年。
海晶化工始建于1947年,至今已有66年的发展历史。建厂时是专门为青岛的纺织、印染业配套生产烧碱,当时名称为青岛第一化工厂。
1999年8月,该企业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成立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 、利税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快速增幅。
自1999年9月至2013年9月,海晶化工累计生产烧碱169.7万吨,聚氯乙烯143.2万吨,氯化聚乙烯14.1万吨,三氯化铁9.7万吨,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8488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22431万元,实现利税 75455万元,实现利润24612万元,连年入围青岛市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
27年工龄的调度长:
对老厂有感情,对新厂有期待 当中央控制室调度长战仁彤拿起电话通知添加最后一车电石的时候,45周岁的他声音有些沙哑:“从小就是在这个厂里玩大的,一停产还觉得很舍不得。”他说,他的父亲战宗理1958年就进厂了,2002年退休,“小时候就跟着父亲来厂里玩,当时他是个电工,这些年,这个厂变化很大。”战仁彤说,等快初中毕业的时候,这个厂正好招第一届化工职业班,他就去学了化工工艺,毕业后就进了青岛化工厂,也就是现在的海晶化工。在工厂待了27年的他,经历了从工厂环境相对比较差的阶段到最困难的时期,“工厂现在不管是在工艺还是在硬件设施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刚来的时候做调度只有一部电话,现在有这个中央控制室 ,有什么情况一目了然。”战仁彤很自豪地说,企业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而且未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肯定越来越强,还不断向国外企业学习,发展肯定也是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
72岁的战宗理虽然也舍不得老厂的停产搬迁,但是一想到这是时代的进步,这是好事,就很欣慰。
目前,海晶化工老厂区共有职工1370人,其中既有刚刚入职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已经在厂里工作几十年的老员工,停产和搬迁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生产技术处处长于英说,厂区要搬到董家口,对职工的生活上影响也不小,特别是上班路途更远了,他和妻子都要搬到新厂区上班,他觉得,只要工作顺心,一些小的不方便都能解决。
在老厂区走了一圈,记者明显感觉出浓厚的怀旧和留恋的氛围。“最近几天,到厂里后,我会拿出手机,打开录像功能,沿着我工作的区域走一走,留下一些影像作为纪念,平时下班以后,每个班都会到厂里的标志性区域一起拍些集体照,然后才走。”聚合工段段长于超告诉记者。
新厂工艺升级可实现零排放 据了解,海晶化工将整体搬迁至董家口港区,搬迁项目总投资54亿元,占地10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7.8亿元,将建设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配套30万吨烧碱的项目,预计2014年6月份建成投产,达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 6.8亿元。二期投资26.2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聚氯乙烯、配套60万吨烧碱项目,预计2016年投产,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15亿元。
新厂建设进展咋样了? 目前,搬迁项目已签订合同217份,签订合同金额约17亿元,完成投资11.26亿元。主要技术 、主要装置招投标工作已基本完成,新厂区内已开工面积约69000平方米;厂前区办公楼主体完工、维修厂房、备品备件库 、综合仓库已具备使用条件;主要设备如电解槽、氯乙烯裂解炉、蒸发设备等进口设备已到货,聚合釜等进口设备11月份也将陆续到货,其他各装置国内设备也已经开始陆续到货。在海晶化工董家口新厂区,塔吊林立,桩机声阵阵,挖掘机隆隆,灌注臂高扬,“三横两纵”五条主路宽阔平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停产期间公司怎么办? 据了解,停产前,公司坚持生产经营、搬迁建设双线作战,今年前十个月生产经营一直正常运行,并且在外部经济环境极其不利 、氯碱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 。据统计,1~9月份,公司实现盈利税 961万元,实现利润387万元。停产后,管理费用、人工费用、财务费用等固定费用仍然要发生,每月约1000万元。
今年后两个月,公司生产经营基本停止,虽然产品销售可以继续进行,但收入将随着产品数量的减少逐渐减少。目前,公司的资产处置收入和实现的时间还无法预估,预计公司今年全年将会出现较大数额亏损。明年,到新装置建成试车、装置达产估计还要近1年的时间,企业仍然会发生较大数额的亏损。
新厂有无污染? 据了解,海晶化工老厂区配套的热电装置包括三炉两机,即3台75吨锅炉及配套发电机组。停产前,公司锅炉烟气脱硫采取煤炭添加电石泥进行炉内脱硫与烟气用烧碱脱硫并行的方式,二氧化硫做到达标排放,月均排放二氧化硫31.6吨,月均排放氮氧化物32吨。停产后,二氧化硫、二氧化氯及氮氧化物排放降为零。
而搬迁到董家口港区后,技术工艺全面升级,生产全过程无废渣,废气全部无害化处理,废水经生态处理全部实现二次利用,实现零排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化工城”。
文/记者 乔秀峰 娄花 图/ 记者 孙传浩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