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次支教见证孩子们成长 昨日暂分别难分难舍

2013-12-14 08:02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从9月份开始的新学期支教,到了说"再见"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在一月份要参加期末考试,12月12日和13日的支教成为本学期最后一次支教,持续8个月的圆梦行动也只能暂时同孩子们分别。农村孩子们从不懂音乐到现在能唱会跳,从不认识足球到夺取莱西市小学生比赛第5名,从不会画画,到现在接触到国画、蜡笔画、剪纸、陶艺,收获巨大。

    为孩子们谱写校歌

    12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志愿者支教的莱西市河头店镇松旺庄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正在唱着《松旺庄校歌》,这首校歌是支教松旺庄小学的志愿者束广请朋友帮忙谱曲,由松旺庄小学的老师填词,写出来的校歌。"当时跟校长聊天时说起来,学校还没有校歌,因为有校歌也没人会教,有和没有一样。"听到校长的这些话,束广记在了心里,虽然是一名支教体育的志愿者,但束广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并带着朋友来到松旺庄小学实地探访,创作了曲子。

    "秀丽的洙河畔,肥沃的黑土上,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学堂,红瓦绿树,书声琅琅,松旺庄小学是放飞理想的地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听着孩子们的歌声,束广非常感慨。"没有不行的孩子,只要给孩子们条件,这些农村孩子一样可以放飞自己的梦想。"教孩子们练习合唱的志愿者于婷婷有很多感触,她在市区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城市里的孩子们也是从零开始的,在音乐学习上的起点其实是一样的。

    三个年级凑出个腰鼓队

    "我们从三四五三个年级里挑出了30名孩子组成了腰鼓队,让志愿者专门教孩子们腰鼓。"宏东小学的教导主任告诉记者,学腰鼓的孩子们现在已经有模有样了,节奏感非常强。记者在现场看到,腰鼓队的孩子们站在两个教室的走廊之间,练起了腰鼓。北风从操场直接吹到孩子们身上,但孩子们始终是一丝不苟。除了无法像电视中跳起来打鼓、行进、变队形,孩子们已经成了熟手。

    由于支教的学校大都非常小,全校人数大都在100多人。河头店的宏东小学自从志愿者支教并成立农村音乐宫以来,每次都要求多派几名志愿者到学校里教音乐。钢琴、吉他、二胡、腰鼓、葫芦丝……各种乐器放在仓库里一直无人问津。"你们来了,这下我们有底气了。"为了让孩子们都有学习的机会,宏东小学让孩子们自己报名,然后集中学习一种乐器。支教志愿者柳叶、姜满成、韩昆、于海婷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周都来这里教授专业乐器。





    国画彩笔画入了门

    国画、彩笔画、蜡笔画、剪纸、陶艺……同上学期的支教相比,这个学期的孩子同上个学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教给孩子们画画,非常吃力,因为孩子们都没拿过画笔,孩子们画画是毫无章法,不仅没有构图,连画出最简单的一片树叶来都是个困难事。不管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的孩子,他们连市区幼儿园儿童的水平都达不到。"从未间断支教的苟春英老师对此感触非常深。

    "当时教他们时,是一点点,手把手开始教,从简单的小漫画人物开始,教着孩子们一笔笔勾勒出来。但现在,孩子们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苟春英老师教出的学生如今已经能用彩笔画出整幅图画。"有一名孩子在自己的画上写上了‘老师你们要走了吗?明年还来吗?’我收作业时看到了,赶紧告诉这名孩子明年继续来。"苟春英老师告诉记者。

    如今志愿者们收上来的画里有花鸟鱼的国画,有美丽的家园,有父母一家人,有海底世界……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给了老师们一个超预期的答案。

    10次支教见证成长

    从今年10月12日第一次即墨支教到昨天12月13日本年度最后一次支教。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共完成了10次支教,与孩子们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与其说支教是教授给孩子们知识倒不如说是志愿者与孩子们同成长的一个过程。

    在这10次支教中,场场不落的青岛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赵璐可谓是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进步。"从起初孩子们见到我眼神中流露出的陌生感,到现在转变成一种信任与依赖,对我来说是这段日子支教中最大的收获。也正是这份亦师亦友的彼此信任让我更有力量走下去。"赵璐感慨地说。

    赵璐告诉记者,每一次支教结束之后她都会回宿舍写一份支教工作日志,看着日志中第一篇的内容是"一堂课维持了20多次纪律"到最后一篇记录哪个孩子的画又有进步,对于这样的进步,赵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在支教中感触颇深的灵山亚联小学的李校长告诉记者,他没想到支教会对孩子们有这么大的改变,之前还会顾虑孩子们能不能接受这些志愿者老师。当如今,还没到周五的时候,就有孩子们缠着他问:"志愿者老师周五会不会来?"而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周围的事物更多了一份好奇感,有的时候当学校来客人时,孩子们也不像原来那么腼腆,表现得大方了许多。而这些变化,都是这些新来的志愿者们带给孩子们的。

    22次大巴出动

    志愿者能坚持支教每周不落,最大的幕后功臣是交运集团。从5月份开始支教至今,交运集团已经连续22次派出大巴车接送志愿者,行程超过12000公里。"支教到哪里,大巴开到哪。"在与交运集团的工作人员交流时,这曾经是工作人员笑着跟记者说的一句玩笑话。但8个月过去了,这成了一句实实在在的承诺,在付出成本的同时确保了支教的风雨无阻。

    除了派车到莱西支教,交运集团还解决志愿者到即墨支教的乘车问题。每次志愿者往返即墨支教乘坐免费的长途汽车。"支教是件公益的事,也是件好事,既然是好事,而且我们也是发起方,当然要尽最大可能解决支教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交运集团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驾驶大巴的交运司机赵师傅是驾车参加支教次数最多的司机,他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床,然后驾车赶到汽车东站,等待志愿者们集合。直到下午3点再驾车返回汽车东站,往返近300公里。除了当好司机,赵师傅还是一名好"保姆"。每次志愿者上车后,赵师傅都会喊一嗓子"有口渴的到前边来打水啊。"在寒冷的冬日令人备觉温暖。仅赵师傅开车时,就先后3次发现志愿者把手机、电脑、包落在了车上,每次发现这些物品,赵师傅总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志愿者,等到志愿者取回自己丢失的物品。

相关阅读

老师 保姆 再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