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客船渐渐驶离蓬莱,一名旅客从船舱望向码头。
长岛,
山东省内唯一的
海岛县,每年280余万人次往来和130多万吨物资运输通过船运完成。长岛的海岛春运并不是航线最繁忙的时节,也没有其他交通枢纽那般喧闹、拥挤,没有不同口音的南来北往的旅客。蓬莱至长岛6.6海里的航程却是一样的离别重聚,载满乡愁。
文/片 本报记者 李虎
大海的另一头,爸妈在码头等着
“再过40分钟,就是长岛了。”21日下午4点,许浩打电话告诉父亲,马上就要到家了。他深呼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
左手提着行李包,背后一个复古双肩包,头上戴着拉风的大耳机,这让许浩在“长通一号”客滚轮的站台前格外显眼。
20日海上大风,蓬莱—长岛航线停航一天。21日上午通航恢复,下午第一班通航的客船一下子被200多名旅客用行李、身体将客舱塞满,各类装载货物的车辆也停进了船舱。许浩选了个靠前的座位坐下,用手机点开热播剧,打发最后的归乡旅途。
学生、销售人员、办公室职员、影视工作者……23岁的许浩在青岛学习和生活的4年多时间里,换了各种工作,吃过各种苦头。他说,自己平时一般不动想家的念头,有苦也都藏在心里,但是越临近春节,就越是想家,不能自已。
在外一个人生活,许浩吃饭从来都是凑合,吃来吃去无非就是面馆、小吃摊,“最想念的要数妈妈做的海鲜疙瘩汤。”
相比岛上平静的生活,岛外的打拼虽然艰辛,但许浩依然向往岛外多彩的世界。
开船在即,许浩恰巧碰到了3个朋友,将行李一放,4个人聊了起来,话题多是在外的生活。
长岛有4万多常住人口,居住区相对集中,在船上碰到熟人是再正常不过了。“不像你坐火车,一段路途从头到尾,也难碰到一个熟人。”
朋友的相聚冲淡了旅途的倦怠。许浩觉得,春运的路或长或短,在汽车上、火车上或是在飞机上,都是在路上,只有双脚踏进家门才是到了家。这里不同,踏上了客船,就是踏上了家乡。从小到大,这条唯一与外界相连的航线,许浩不知坐了多少回,早已成为家乡的一部分。许浩摇了摇手中的船票,这就是这座海岛春运的不同。
大海的另一头,他的父母正在码头等着。
40分钟海上航行,是春运最后一段路程
22日下午5点,“海马6号”轮船缓缓离开了蓬莱客运码头,向长岛方向航行。能赶上最后一班驶离蓬莱的客船,李卫娟感到幸运极了。
从陕西渭南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达烟台,再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从烟台赶到蓬莱。近30个小时的旅途奔波让李卫娟和儿子脸上写满了疲惫。
李卫娟的丈夫在长岛当兵,今年7岁的儿子在长岛长大,6岁的时候回老家陕西上学。春节了,丈夫因工作没法回老家,她就带着儿子去长岛。这是母子二人经历的第一次春运。
“人实在是太多了。”经历了多次抢票失败,李卫娟终于买到了一张从渭南过路火车的硬座车票。从渭南到虞城最初的11个多小时里,她和儿子只能两个人挤在一个硬座上。
一路这么远,两个人坐一个座位,怎么坐到天亮?到了虞城已是深夜。在乘务人员的帮助下,李卫娟买到了一张硬卧,母子二人顺利度过了火车上难熬的夜晚。
大海茫茫,客船离码头越来越远,从蓬莱到长岛的40分钟,是她和儿子春运最后的一段路程。
“每年冬天,有时候风大不能开船,要在蓬莱住上一晚,等第二天早上的船上岛。”李卫娟说,这次等了半个多小时就来了船,不但省下了旅馆的住宿费,还能尽快上岛见到丈夫,心里十分高兴。
客船开行一段时间,李卫娟的头疼好些了,之前在码头的售票厅内,长时间乘车让她觉得整个屋子都在晃,“难受死了。”
“妈妈你看,我看见长岛了。”20多分钟航行后,长岛的轮廓已清晰可见,原本疲惫的儿子活跃了起来,“很快就能见到爸爸了”。
儿子在慢慢长大,父亲对于一个男孩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李卫娟觉得,春运从来就不是一段舒适的旅程,今年的路走得十分辛苦,但为了他们父子,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