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了,事没少;村民期待高,参与热情低。 □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杜杰 郑晓娟
深冬的农村,清闲、静谧。1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尚庄村,偌大的村庄里人烟稀少,直到走至村委才热闹起来,一群小学生课间休息正玩得不亦乐乎。“小学翻修,我们村腾出村委会的两个屋当教室。”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尚德良指着挂有村委会牌子的教室说道。
尚庄村有1100多名村民,近一半在沈阳打工,让这个“
空巢村”显得单薄且沉寂,只有到了过年人气才旺起来。人少了,但事不少。土地、宅基地确权登记;学校翻修;变压器更换;治安
管理……如何管理好村子让留守的省心,让在外打工的放心,类似这样的问题考验着“空巢村”的领导班子。
打工反哺:“外援”助解村务难题 尚庄村没有集体经济,有啥想办的事,首先就卡在资金上。像去年修路,虽然政府有配套资金,但还是有缺口。“现在都不让村民出钱,村干部只能自己想办法协调。”尚德良笑着说,得想法子利用好身边优势,“小学翻修就是包村干部帮的忙。”
此外,梁宝寺镇的村子还有一个共同的“后援团”——沈阳的老板们。十几年前第一批在沈阳打工的梁宝寺人,不少都从“打工仔”成长为大小老板,尚庄村村民在沈阳成立了“尚氏协会”,每年1月2日聚会,交流生意经的同时商量怎么为家乡服务。尚庄村去年就从协会争取了20万元,安装了50盏路灯,最近还在计划安装监控。
郓王村则是成立的“协进会”,有十几个成员,村委每年年初都会组织他们开座谈会,在“协进会”的投资下,村里解决了多年来宅基地不足的难题。
“我们村人多地少,有20年没划分过宅基地了。村里的娃娃长大了要娶媳妇,只能四五口人住在一起。挤不说,矛盾还多。”郓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成说,村里绞尽脑汁,最后把眼光放在了村里的一个深坑上,把坑填平盖房子!
从2008年初开始,“协进会”投资1000多万为村里盖3栋楼。房子按低价全部售出后,投资方收回了成本,村委用“盈利”的几万元在村里盖了3个公共厕所,进行小区绿化等。“协进会”为家乡作了贡献,村民有了新房住,村委也了了一件难心事,三全其美。
远水难解近渴:留守人员咋办? 尚庄村村民尚怀柱的四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去年村里进行土地、宅基地确权登记,听说自己帮儿子办理还得需要授权书,可愁坏了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多亏村会计帮我准备资料、弄授权书,现在都办完了。”尚怀柱说,平时家里有点什么事,孩子们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还是得多靠邻里和村委。
今年65岁的张新连两个儿子都在沈阳打工,一年回家一次,两个儿媳一个在附近服装厂上班,一个在家里做手工艺品加工。平时接送孙子孙女就成了张新连的任务。平时我和老伴儿照顾孙子孙女,儿子儿媳负责赚钱,倒也没啥。”张新连说,愁的就是家里的几亩地,实在忙不过来。“咋不累呢,可好好的地总不能荒着。”
考虑到村里的特殊情况,尚庄村去年成立了嘉益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帮助村民管理种植。“每亩地给村民650元的承包费,每年的收益再和村民五五分成。”尚德良说,“今年会加大管理,而且我们和种子公司联系好了,收获时直接由公司到地里收,村民更省心了。”
郓王村最近正忙着招商项目,主营无纺布的济宁金圣合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落户后试运行2个月了,并已经生产出产品。
“引进这个公司目的是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王广成说,外出打工的多是老爷们,留守的妇女既要看孩子还想打工,离得远就不方便。在这个公司,只要学会技术就能直接拿回家加工,一举两得。
村务参与热情低:如何实现有序管理? 和梁宝寺镇不同,在任城区安居街道十里东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多在任城区附近,早出晚归是一贯规律。村民都忙着挣钱,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参与的人不多,为了管好村子,村党支部书记王仕启在村里推行了联户代表制度,推选代表进行管理。
“每13户村民分为一组,从中选出一个联户代表,全村共有25个代表,再从中推选出3个作为监委会成员。”王仕启说,这样村里有需要商量的事就可以由代表来参与,然后再由其通知小组成员。如果是大事,除有联户代表外,还有党员和热心村民参与表决。
王仕启说,随着外出打工者增多,村民对村务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弱,很难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只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里的重大事务。2012年,因附近建经济开发区、食品园、修建公路,十里东村涉及到不少土地征收,征地款就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用途。“征地款存入了区财政,村民每年都能获得收益。2012年每家每亩地拿到1800元,2013年就涨到了2000元。村里也有了些集体经济。”王仕启说,相比原来的种地收入,现在省心又赚钱。
为了让村民对征地款的用途放心,同年村里成立了监委会,由监委会监督村委对资金的管理,李祥臣就是监委会成员之一。2012年村里硬化路面、粉刷墙壁、整修石渠、新建长廊等,李祥臣和其他两位成员全程监督。“村里每月25日进行民主理财,每月8日进行财务公开张榜,特别是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一事一议等重点监督。”
记者手记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民对于村务管理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弱,仅靠村委成员管理偌大的村庄十分吃力,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村庄治理效果。要解决村务难题,就需要村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既要扩大群众参与,更要反映群众诉求。记者走访的几个乡村,村班子通过各种途径为村里修了路,盖了楼,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村务管理的方法。但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留守村民的精神需求又该如何满足呢?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