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儿俩在友客便利店门口堆放着捡拾来的废旧物品。
▲ 见记者要给娘儿俩拍照片,住在便利店的母亲赶紧给儿子整理衣服。
18日深夜,
市北区方中圆商业街一家24小时友客便利店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母子俩“老人”,他们进来不是买东西,而是把便利店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不仅吃住在货架旁,而且拿着行李有在店内长期当“房客”的可能。19日下午,记者到现场对两位特殊的“房客”进行了采访,究其原因是家里捡来的破烂太多,人给破烂腾地方而搬出来栖身。截至记者当晚10点发稿时,两人还居住在24小时便利店内没离开。
便利店来了俩“房客” 店长杨巧巧清楚地记得两个“老人”互相搀扶进店来的情景。“妈,你就坐这两个装卫生纸的大包上吧,倚靠在货架上睡能舒服些。我坐马扎子,在你旁边的货架睡。”
18日晚10点多,友客便利方中圆嘉善路店东侧玻璃门被人打开后,一个年龄50多岁的男子,搀扶着一个更大年龄的老妇人走进店来,男子在店内转了一圈后,就让老妇人安顿了下来,他们的举动让正在接待客人的销售员很吃惊。
杨巧巧说,见到这两位“老人”进店后,店员开始以为是顾客买东西,可看见他们在货架旁席地而坐睡觉时,店员赶紧上前询问是不是可以换个地方休息,或是需要什么帮助,但两人都说“这里暖和,就是找个地方睡觉。”说完便不再搭理店员的问话,一觉睡到天亮。清晨起来后,男子从柜台上拿了一份报纸阅读,接着便出门不知去向。老妇人则从货架上拿了两包米花糕和瓶装水等,走到店里的餐桌前吃了起来。
老人自称市区有房 “我老家是平度古县,大约1949年前后就来到青岛了。”面对记者的询问,老人很健谈。她告诉记者,她叫张云,生于1932年,从老家平度古县来到青岛后,一直在曾经的市商业局蔬菜公司工作,结婚后老公于1980年生病去世,生有三个男孩,按年龄大小分别叫于胜、于建、于钢。其中,老大和老三结婚后都有孩子。
记者与张云老人谈话时,感觉老人思路和言语还是很清晰,但有时似乎对近期发生的事情有些糊涂,不过对过去的事情似乎很清晰。张云老人还说,现在居住在台东新华里一个居民区的一楼,她退休后享受劳保待遇,每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呢,三个儿子也都很孝顺。
对于要在便利店停留多久,为什么要居住在此,老人表达得一直比较含糊。杨巧巧告诉记者,两个老人在店门口还存放了一大堆物品,这些东西分别有被褥、打包好的空啤酒瓶、废旧纸壳盒等,有些物品还整齐地摆放在一个行李车上。
家里破烂多难住人? 当记者与张云老人谈到是和谁在一起时,老人突然挪到便利店门口,大声喊着“于建、于建快回来……”听到老人的呼喊声,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男子走进门来。他告诉记者,“我是老人的二儿子,名叫于建。自己生于1960年,曾经在市北区电子元件一厂当工人,目前闲置在家每个月拿500多块的劳保钱,我一直没结婚,一直与母亲吃住在一起。”
于建告诉记者,他和母亲的确是居住在市北区台东的新华里社区,出来居住的原因是自己捡的破烂来不及卖,东西太多,家里已经堆满进不去人了。
杨巧巧说,他们也曾拨打110电话,民警前来对他们进行盘查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也没弄清他们的目的。截至19日22时,两人仍没有打算离开的意愿,最后记者给他们100元,并提出打车送他们回家时,两人以天太黑为由断然拒绝。对此,记者打算等到天亮后,再继续跟进。
于建带着母亲到底要做什么?有知情的市民也可拨打本报96663新闻热线提供线索。 文/图 记者 刘延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