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2.7亿的农民工,但他们的月均收入只在两千余元,他们很多是高中甚至是初中、小学毕业,除了部分技术工种,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走上岗位之前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只有将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才可以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老兵的免费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正是一种使命感,早在2007年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个人出资2500万创办了他的第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贫困退役士兵,进行系统培训、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的学习条件让学员们都不大相信——宽敞明亮的楼房,配备整齐的床褥、衣柜,独立的卫生间,楼顶上可储水26吨的巨大太阳能热水器,保证24小时都能洗上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阶梯教室里,空调、软椅等一应俱全。“这跟我想像中的大学一个样啊!” 一个来自安徽的学员兴奋地说道,他来之前打了两个电话确认,“担心是传销组织”。与他一样,学员来之前都经过多方确认,学校第一期招学员一千名,收到三四千个咨询电话。
杨国强说:“军人保家卫国,对国民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设立这样一所全免费的学校,让退役军人掌握一技之长,最终过上美好的生活”。学校被国务院扶贫办、总参军务部分别授予“雨露计划示范基地”、 “全军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称号。学员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者,学校颁发由劳动部门和相关专业主管部门认证的结业证书。除此之外,学校组织学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合格者,颁发广东省统一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考证后根据学员意愿,可以自行择业或选择留在碧桂园集团就业。创办5年多来,从国良职业培训学校走出校门,走上就业岗位的老兵有一万余人。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校——梦开始的地方 杨国强在职业教育上的雄心远不止于此。2013年10月,他与女儿杨惠妍的积极推动下,广东省国强基金会正式成立,继续以“授人以渔”的慈善方式,兴学助教,扶贫济困。杨国强和杨惠妍的所有捐款统一归到该基金会,包括2013年捐赠1.8亿多元。目前,国强基金会正在运作的一个大项目即是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是继国华纪念中学、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后的又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学校。该学院位于广东清远,是一所面向全国统招的大专院校,预计2014年正式开学。学院总占地面积约300亩,拟规划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含教学实训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等),计划招生规模约4000人。拟分期投入建设、配套、管理资金约4.5亿元,杨国强办职业教育与他之前办所谓的“贵族学校”和国华纪念中学一样,要么不办,要办就办最好的。他要求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全省及全国性的具备扶贫慈善性质的名牌学院,实现学生“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办慈善高校、助贫困学生、育精英人才,为社会服务”。学院对贫困学生既实行免学费、教材费和住宿费,又实行奖助学制度。一方面,使受助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另一方面,帮助所有志存高远、勤奋上进、品学兼优的学生实现成才、感恩和报国理想,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碧桂园集团的自身发展培养品行优良、精技善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居民再就业和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学院设建筑类、机电类、房地产类、旅游类、计算机类、教育类和财务会计类等专业。
杨国强孜孜于职业教育,他有自己的理由。碧桂园目前有200余个在开发项目,在这些项目上从事建筑的农民工约30万人。在这些农民工中,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工人不管是收入还是效率都比没受过培训的工人高出许多。从自己的企业出发,想到全国,“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能接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我国将拥有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有足够娴熟的工人,任何类型国际企业都会更加愿意来华开厂,我们还担心什么就业和收入问题?” “就算是种田,也要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才懂得施肥的道理和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 话语朴素,却道出了一个
民营企业家教育强国的中国梦。
全民技能提升计划——想学什么就教什么 杨国强办学与他的扶贫做法一样——亲历亲为。目前广东碧桂园职业培训学校有一批来自碧桂园集团内部的员工长期驻点参与了建校过程。其中,建校成员中的孙科正是毕业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的退伍军人。
毕业后,孙科留在碧桂园,实现了由军人到职员的转变,并加入了碧桂园专门进行扶贫工作的扶贫济困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在杨国强的授意下成立的,目前孙科和他办公室的同事们的工作点主要是在清远英德、佛冈、肇庆、花都等相对落后的山村,他的同事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资深律师和工程师。2011年,孙科和他的同事刘刚还在碧桂园的帮扶点英德树山村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婚礼。
现在孙科他们除了对学院的工程进行全程跟进之外,还要筹划招聘教师和招生的事宜。与此同时,孙科和他的同事们还在广东佛冈县的水头镇进行一个叫“全民技能提升计划”的职业培训项目。这项计划主要面对16至6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培训就业愿望的劳动力,进行一次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一项惠民工程。按照计划,从2012年开始,利用三至五年时间,逐步推进,基本实现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人人强技能、个个能就业”的目标。
水头镇共有户籍8315户,共有适龄劳动力20691人,入户调查是一项庞大工程。跟许多杨国强的扶贫项目一样,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馅饼”,起初部分村民并不能理解,也不愿意接受帮扶。尤其是在征地范围内的村民,不少人认为他们是为还债而进行扶贫的,因此碧桂园扶贫工作人员基本上都遭遇过被轰出门的经历。
自2012年7月16日在水头镇开展以来,已经有6679个适龄劳动力参与到这个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中,职业培训的项目涉及叉车驾驶、吊车驾驶、电工技术、电焊工、计算机技术、室内设计、汽车维修、家政育婴师、财务会计9个技能培训班,基本上满足了水头镇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村民参加培训的不同需求。
培训计划中育婴师培训班是最热门的专业,该专业已经完成了四个村423名40到50岁年龄段的妇女培训,就业人数达到51人,普遍月工资都在3500元以上。40多岁的廖休莲是培训班的第一期学员,目前,她的月薪高达7500元,是村里闻名的就业明星。(完)
工作日记 在2010年广东首届扶贫济困日上,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承诺分四年捐赠2亿元参与广东扶贫济困,他认为,扶贫不能捐钱了事,需要亲力亲为。于是在碧桂园集团内部设立一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叫扶贫济困办公室。扶贫济困室主要职责是对接政府扶贫办,执行杨国强的扶贫策略,将慈善资金用到刀刃上,花小钱办大事,不浪费一分一厘。成立以来,扶贫济困室主要开展了碧桂园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怀集扶贫项目、梯面镇帮扶项目、佛冈县全民技能提升项目以及几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各项目开展较为顺利,也取得较好成绩,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已成为全国扶贫典型,已有11个省到树山参观学习。佛冈县全民技能提升项目成效显著,被评为2012年度优秀扶贫项目,广东省人社厅已将该项目作为社会培训的标杆推广。扶贫济困室经理由法务部总经理张进锐兼任,目前共12名工作人员。在此选摘几篇他们在落后地区进行职业教育工作的日记,也许从这些日记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工作平凡和伟大。
调研日记:
2012年08月08日 天气 晴 星期二 扶贫济困办公室 童秋旭 早上起来赶过去政府准备到会议室开会,开会前二十分钟政府廖委员给我打来电话说因为他早上有急事要出去,所以会议推迟到十点再召开。回到办公室我们各自把负责各村的调研情况了解情况,及时发现情况。这几天来发现一个问题是有的村民还是不理解我们的帮扶政策,还是认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有的就不愿意接受培训,持观望态度。我认为这个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把第一批做好做大了,他们会主动找我们。之前李总和张总也批示过,对于这个培训我们找个典型出来,把第一仗打响、打好,这样村民就会相信我们,接受我们。
十点钟我们召开了会议,和政府志愿者做了分工,刘经理也对于明天的会议提出了几点要求。要求我们全力做好此次咨询会,把宣传做到最广泛,让所有人都知晓这个项目,知道碧桂园是真心帮扶。我们项目六个人明天六点准时到现场布置会场,做好准备工作。
下午广告公司杜老板把我们的宣传资料都拿上来了。到水头镇各显眼位置张贴了海报,拉起了横幅。下午的天气比中午还难受,动一下就汗流浃背了。
晚上刘经理带着阿兰到最远、也是最积极的潭洞村去了解调研人员的工作了。我带着林渠、坚鑫到了莲瑶村。调研途中对于我们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淡的,经过我们讲解帮扶思路后,很多村民都能接受,但是户口本等资料是几乎不会提供给我们填写登记表。幸亏我们拿着派出所的户籍资料,只要知道了户主的资料就能完善调查表。途中我到了一家住泥砖房的贫困家庭。这家户主是一个76岁的阿婆,大儿子是残疾人,二儿子是智障,只有一个17岁的孙子在碧桂园超市工作,本身是低保户。阿婆本身患有冠心病,常年需要治疗。在我说明碧桂园集团的帮扶政策后,阿婆说她家里也没人可以享受这些政策,但是她还是很感谢碧桂园的帮助。我们让阿婆问问她孙子是否愿意接受碧桂园的帮扶,她说要回来之后才能知道。阿婆的家是泥砖房,我们进去的时候没有开灯,不走进基本上看不到阿婆一个人坐在屋里。看着阿婆一个人孤孤单单,我感到很心酸,出来的时候我给了阿婆一百块,希望她别担心,好好照顾自己。对于阿婆这个家庭,我个人觉得应该帮扶,特别是在莲瑶这个村。
总体来说,莲瑶村是属于比较难啃的村,但是经过我们和调研人员的宣传,基本上每一户家庭都知晓了我们的帮扶政策。村里有几户是比较困难的家庭,有一户是困难户,家中小孩黄建欣今年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这是我在水头镇听过的考上最好大学的一个。因为家里经济不好,这家人供她读书很困难。很多村民在我们调研的时候都坐过来聊,都觉得我们应该帮扶这些学生。我觉得像这种优秀而且贫困的学生值得帮扶,但是当时我没有表态,告诉他们我们会尽力想办法。这类型的学生整个水头镇数量不是很多,也就十来个,如果能够给予这些学生帮扶,他们也会对碧桂园集团心怀感激,对于我们以后开展的工作有很大的推助力,也向所有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展示我们碧桂园集团是真心帮扶。我把这些贫困的学生家庭信息一一作了登记,如果可以帮扶我会把这些学生作为典型重点帮扶。
调研都进行这么多天了,每个村总有让我欣喜、让我感伤的故事,这些对于培养我们的扶贫心态有着积极作用。如果可以,我会尽力帮助这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把我们碧桂园扶贫济困理念撒播到水头镇的每一个角落。
培训日记:
2012年11月28 天气 雨 星期三 扶贫济困室 梁时 今天的培训场面果然如昨天猜测的那样,新坣村委文化室相对较小,坐不了那么多村民,后面来的村民只能站在窗外旁听,课室后面都已经站满了人。今天大约来了有近150名村民来参加此次沙糖桔的种植培训。
由于今天一直都在下雨,而且雨势还不小,今天的培训流程和王田村委的一样,全部在室内进行。先播放音像资料,随后由专家和村民进行互动问答环节。新坣村的村民表现也很积极,互动问答环节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村民提出很多问题,专家对此耐心作了解答。
简单总结这三天的沙糖桔种植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点成果:一、宣传的覆盖面比较广,我们公司帮扶水头镇的培训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二、参与的人员比较多,积极性较强,达到预期效果;三、通过这些培训,我们公司对水头镇的帮扶项目已经深入到各家各户,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肯定;四、借助县有关单位的指导和依靠基层村委干部的协助,开展工作相对比较顺利;五、专家讲解内容贴近村民实际需求,反映热烈,效果不错;六、创新培训模式,把培训场所搬到村委,甚至到果园田间实地讲解相关知识,贴近群众。
有成绩也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培训现场的规模有所限制,音频设备效果欠佳,村民会场秩序有待提升;二、培训时间不长,培训知识范围有限,深度有所欠缺,培训对于村民产生的实际效果一时难以评估或考核;三、培训所播放的音像资料,专业术语较多,村民一时较难理解,存在困惑;四、参与培训的村民年纪较大,年轻一辈的人数较少,(这与农村年轻人外流的实际情况有关)。
通过组织这些培训的工作,我们自身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与村民多交流、沟通,更能了解村民所需所想,为今后其他几个村委的培训以及以后其他阶段的培训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013年3月9日 天气 晴 扶贫济困办公室 梁兰 因为贴出了全民技能提升项目的报名信息,办公室天天门庭若市,这学期我们帮扶的技校学生,估计会多出一百多人,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实在是太多了!新报名的学生大多十五六岁,很多人还没有身份证,他们大多初中都没有念完。我不知道水头镇以前是不是也有这么多学生去读技术学校,不过,料想水头今天的技校大军的形成,公司的帮扶大概是起到了点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我有个困惑最近一直在困扰我,我相信一门技术同样能改善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生活,我也相信,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现在水头镇报名去读技校的学生,很多连初中都没有念完,我观察过他们之后,觉得如果他们能多在中学学习几年,不管是对他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还是对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都更有好处。可是他们都早早结束了基础教育,进了技校,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我总有些担忧。
其次,中国社会阶层板结固化,加上受官本位和文本位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孩子毕业后,也许大多数人无法成为优秀的技师,反而直接进入社会的底层工作。这样的认识也许很片面偏激,但是它困扰着我。
后来李琦总经理回复我:“你所揭示的是个大难题,生活贫困,知识贫乏人群需要我们要去帮扶,杨国强先生不就是有此之爱才有此举吗?但怨其不学,哀其不争之人总是有的。你帮他尙仅如此,不帮他不更差?让我们共同一边做水头帮扶的事,一边研究如何扶这帮人的志。人穷不可怕,志短才是危啊!”
[编辑: 孙正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