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楠之 近日,记者走访了率先开放奶粉销售业务的几家药店,发现目前大部分药店自主售货机前鲜有顾客驻足,而业务最初开通时,主办方提出的与普通超市比起来,“品质更高”、“价格更低”、“安全更有保障”等“优势”几乎已不复存在。比起平均每天能够卖出十几罐的超市,某试点药店销售人员表示,在药店内,一个月可能只能卖出4至5罐。 奶粉在药店受冷遇并不让人感到奇怪,除了价格、操作、限制以及消费习惯的问题外,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但对于奶粉问题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归结到最后,真正的问题仍然不是奶粉在哪里售卖,而是如何保证奶粉的质量和安全。药店售卖奶粉的业务开通之初,主办方曾宣称这种形式可以让奶粉“安全更有保障”,可是,如果进了药店的奶粉比不
进药店的奶粉更安全,可以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督,那只能说明不同销售渠道接受的监管存在差别,相应的监管部门存在失职之处。如果监管因为售卖场所不同而存在差异,那些不能从药店购买奶粉的家庭的幼儿的健康又由谁来保障呢?在一个监管存在差异的社会,谁能保证监管本身是可靠的呢?
奶粉在药店受冷遇,至少反映了公众对主办方当初所宣称的“安全更有保障”并不“感冒”,他们在乎的是购买更方便、价格更实惠,但这实际上也不是他们最最关心的—— 那些千方百计寻找海外代购而不去药店买奶粉的人们用其行动说明,药店卖奶粉也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不管是进药店销售也好,还是进超市销售也罢,销售地点的区别其实无关紧要,能否对所有进入市场销售的奶粉都进行无差别的严格监管,才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不仅奶粉业无法重拾公众信心,相应的监管部门也难建自己的公信力。
(作者系岛城时评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