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男生打工赚路费 五赴青海支教

2014-03-27 14:42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眼下,大四学生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准备考研复试,即将毕业的张炳庆,却在几个校区之间奔波,努力为千里之外的“放牛班”招募支教志愿者。昨日下午,在青岛理工大学南院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张炳庆,他正忙着给学弟学妹们讲述两年来自己在青海支教的故事。

  半个学期攒够路费

  刚上大学的时候,张炳庆看了一部名叫《三克的梦想》电影。这部讲述一个6岁孩子为一个价值2角钱的乒乓球不断努力的片子,使张炳庆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个孩子去追逐梦想的毅力,让他萌发了去支教的念头。张炳庆怕家人担心,他偷偷地开始张罗第一次支教之行。 “我白天去发传单,晚上端端盘子,有时候也会帮别人代驾。 ”就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没问家里要一分钱,他攒够了去支教的路费。

  张炳庆联系到了一个安排支教的组织,自己选择了一个条件最艰苦的村子。2011年的夏天,张炳庆坐上了到青海的火车,先坐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又转了四次车,再花费了一天时间后,他才最终到达了青海省塔家藏族乡上德扎村。

  孩子信任胖子老师

  两间年久失修的房子,一根木旗杆,切菜板搭成的桌子,这就是张炳庆两年来支教的地方——青海省塔家藏族乡上德扎村小学。据张炳庆介绍,简陋的学校是捐助建成的,从学前班到高三,孩子们年级和人数都比较零散,而老师就只有来支教的志愿者。“当没有老师来接力教学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停课在家。 ”

  条件的恶劣、高原反应、水土不服让初到青海的张炳庆差点想放弃支教的念头,但来自孩子们的信任让他坚持了下来。 “孩子们见到我都不太敢接近,说没见过这么高,这么胖,还戴眼镜的老师。 ”朝夕相处的生活让张炳庆和40多个孩子慢慢地熟悉了起来,孩子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好玩的绰号——“胖子张”。从大一升大二的暑假,一直到大四上学期,张炳庆利用寒暑假前后5次去这里支教。

  先后募集上万善款

  在采访中,张炳庆讲到了一段小插曲,一个喜欢让他平举胳膊在上面荡秋千的小男孩,平时总是很活泼,但因为爸爸外出打工多年未回,这个从来不哭的孩子因为别人一句“你爸爸不要你了”,第一次在张炳庆面前哭了。 “过年的时候,他爸回来了,他领着他爸爸来找我说‘老师,这就是我爸。 ’”张炳庆现在说起来,还是感到心疼。 “山里面的孩子心里其实很脆弱,而且过早地担负起了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责任”。

  他曾无数次见到孩子们坚强的一面:七岁的小女孩自己走十几里山路回家;十一岁的小男孩,雾太大牛找不到回家的路,他就要自己上山找牛……这些事情让张炳庆越来越放不下他的这些孩子们,于是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回到这个小村子,做自己能做的,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我第二次去的时候感觉就没那么紧张了,感觉很期待,是一种回家的渴望吧。 ”张炳庆这样告诉记者,他已经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你完全不能想象这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张炳庆告诉记者,自己支教的时候,这些孩子晚上会跑到学校来借书,甚至他在火车上买来打发时间的《读者》,也会被他们翻好几遍。从青海回来,张炳庆就在报纸杂志和微博上发表支教文章,通过各种方式发动社会资源,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帮学校招募到长期的支教老师。经过他的努力,张炳庆组织周围的同学和学校的社团发起活动、拉赞助,给孩子们捐款数万元,募集了文具和课外书,并帮助十余名贫困孩子找到了帮扶对象。

   [编辑: 刘晓明]

相关阅读

打工赚路费 支教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