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史上一次罕见的大发现

2014-04-10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马王堆挖掘现场

  

地形图

  

驻军图

  

城邑图  

  □ 孙关龙  1973年12月,是值得中国考古学界纪念的日子。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继1972年在西汉一号墓出土轰动世界的、保存两千多年完整的马王堆西汉女尸之后,又在西汉三号墓发掘出大量价值连城的帛书。它们绝大多数是没有篇目标题、出土时粘连破损十分严重的丝帛图书,经过识别、拼复、编纂,大致确定为六个大类27种图书:(一)六艺类书,包括《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二)诸子类书,包括《老子》甲本(附佚书三种)、《九主图》、《黄帝书》和《老子》乙本;(三)兵类书,包括《刑德》甲种和乙种、《刑德》丙种;(四)数术类书,包括《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术人占》、《符录》、《神图》、《筑城图》、《园寝室》、《相马经》;(五)方术类书,包括《五十二病方》(附佚书四种)、《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两种);(六)地图类,包括《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它们中很多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包括地图类的三幅地图。

  这三幅地图都绘在宽幅帛上,出土时夹在其他帛书中,叠放在长方形的57号箱漆奁中。经过两千多年的叠压,图帛不仅边缘残破,而且帛片相互粘连。装裱工人进行了细心的揭剥,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拼接和复原,从而使我们能够看清这3幅地图的基本原貌。

  三幅地图都没有标明作者、图名、图例、比例尺和绘制年代。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和谭其骧、詹立波、张修桂等学者研究,据同时出土文物考证,三幅地图均成图于汉文帝十二年以前,即公元前168年以前,距今2100多年。第一幅图定名为《地形图》,又称《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图》、《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等;第二幅图定名为《驻军图》,又称《守备图》;第三幅图定名为《城邑图》。

  地形图

  《地形图》是长、宽各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上南下北,方位与今相反。范围包括今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部,主区为南岭的九嶷山地区,当时为长沙国南部的深平防区(今湖南潇水中上游地区)。概略比例为1:180000。图的内容丰富,绘制精细,是在实测的基础上绘成的,突出了地貌和水系。图中用闭合曲线加晕线表示山的范围、谷地和山脉走向,用柱状符号表示高低不同的山峰,这与现代地图表示山峰的等高曲线和山峰已很相似。图的水系绘得鲜明、详尽、准确,绘出了湘江水系的大深水(今潇水)、营水等30多条河流,其中9条河流标注有名称,有的还标出河源;河流上游粗、下游细,弯曲自然,与现代地图相比基本一致,有些部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各支流注入干流的次序也都符合实际情况。居民点绘制亦很详细,用方框符号表示营浦(今湖南道县)、南平(今湖南兰山县)等8个县城;用大小不等的圆圈表示深本、利里、波里等70多个乡级、里级村庄。县城之间、县城同乡里之间、乡里之间等绘有20多条道路。有人曾将此图的主区与现代的地图作比较研究,发现现代地形图上的四大基本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和道路)齐全,而且绘制的精确度相当高,从而表明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测量技术、地图绘制技术、符号设计和制图原则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驻军图

  《驻军图》是一幅长98厘米、宽78厘米的长方形军事地图,用黑、红、田青三色彩绘,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范围与《地形图》的东南部吻合,但比例尺大一倍,为1:90000;主区是大深水流域(今潇水流域),方圆约500里。图上除山脉、水系等普通地图要素外、军事内容十分突出:用红、黑双线框表示9支军队驻地,驻地中央偏后绘有指挥城堡、城垣、战楼等图形;其他军事要素,例如防区界线、驻军村庄、大本营、烽燧点、关隘等,均用红色描绘;道路用点线表示,有的还标明了里程。此图不论是从地图绘制的精度、颜色的配置和绘制的层次,标绘符号的设计、注记的合理使用,还是作战思想与地图表示的统一性等,都是上乘的,充分显示出中国汉代军事地图设计和标绘技术的高度发展。

  城邑图

  城邑图为彩色城市地图,因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很困难,从已复原的部分看,纵约48厘米、横约残存48厘米。图上有少数字迹,已辨认不清。图上绘有一个四方城邑的城垣范围,用蓝色显示城门上的亭阁;城内街道呈棋盘状,分主次两级,宽窄不同,用红色表示街坊、庭院。也有学者认为此图破损严重,肯定为城邑图为时过早。

  马王堆西汉地图的出土,轰动当时世界地图学界。它们表明中国两多年前已有很高的地图测绘水平,其中《地形图》是目前世界上流传下来的第一幅实测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它们的出土还重写了中国古代地图学史。《晋书·裴秀传》记载说,晋代以前的中国地图"不设分率"(即不设比例尺)、"不考准地望"(即没有方位)、"不备载名山大川"、"皆不精审"、"不合事实"、"不可依据",都是"六不"地图。因此,当时认为《管子·地图》篇等记载也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统治了中国1700多年,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马王堆地图的发现,证实《晋书》的记载是错的,晋代以前中国的地图已有比例尺、方位,已详载"名山大川",已十分"精审",而且有了实测地图(非常合乎事实),也证实了《管子·地图》篇等的记载是可靠的。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