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莱芜市商业银行即将被拍卖的144辆公车被公开展示,其中不乏豪车,一辆起拍价近70万元的奔驰大客车尤其扎眼。(本报今日A08版) 国企拍卖公车,莱芜商业银行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多年前,重庆、温州等地就对当地国企的公务用车进行过大规模拍卖。公车拍卖的好处毋庸赘言,既利于企业开源节流和规范国有产权转让,也有利于防止“车轮上的腐败”。但是,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像莱芜商业银行这样通过拍卖治理公车的国有企业还很少,这或许表明还有不少国企对公车治理有消极观望的心理,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实现国企公车治理的提速。
说到公车治理,公众通常想到的是党政机关,而忽视为数众多的国企。实际上,国企公车不仅数量庞大,还缺乏清晰标准。一般来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都有章可循,比如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价格不高于35万元,副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价格不高于30万元,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与之相比,很多国企的公务用车有很大的弹性,今年年初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实施车改,就拍卖了五百多辆公务用车,其中也有像悍马这样的豪车,标准已经远超部级官员。因为企业在经营上具有自主性,加上制度缺失,国企的公车之乱或许更为严重。
国企当初配置豪车,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考虑应该还是为了“面子”。出有豪车或许能证明实力和气派,但企业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并最终影响到效率和利润,真正要为企业“面子”埋单的还是民众。像莱芜商业银行这样大规模拍卖公务用车的举措,确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下,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严格了公车的管理和使用,一些车辆也失去了原来的用途,处于闲置状态。通过拍卖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高调拍卖如同壮士断臂,引来市民围观和舆论监督,也有助于避免前车之鉴。
当然,拍卖只是对过往错误的纠正,解决国企公车乱象还需要在源头上进行约束。否则,拍卖也可能成为淘汰旧车、购入新车的过渡环节,或许会造成更大的浪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细化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标准,以免留下太大的自由操作空间。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