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图由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提供)
今年6月8日是第五个“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苗种放流是每年海洋日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4月11日,记者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获悉,今年青岛
增殖放流活动中又将增添新成员,那就是青岛市民俗称的“黄鱼”——大泷六线鱼,主要集中投放在今年刚获批建设的青岛银海休闲海钓基地等3家海钓基地,总计30万尾。
30万尾黄鱼首次参与放流 “大泷六线鱼放流大海,在全国尚属首次,我们这次放流也仅针对青岛海域。”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副院长郭文介绍,大泷六线鱼又名六线鱼,青岛市民俗称“黄鱼”,是最适合增殖放流的品种。大泷六线鱼肉质与味道尤如石斑鱼,青岛有名的“黄鱼炖豆腐”即是采用此鱼。但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资源量的严重下降,近海经济鱼类捕获量逐年减少,零售价格也攀升至每斤100元左右。
“之前由于技术限制,未成功培育出适合礁石环境生活的人工放流的‘黄鱼’,因此一直没有参与增殖放流活动。”郭文说,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去年才攻克技术难关,初步计划今年4月份向青岛海域投放30万尾,投放地点主要在青岛银海休闲海钓基地、青岛薛家岛休闲海钓基地、青岛崂山休闲海钓基地3处刚获批的省级海上垂钓基地,每个垂钓基地10万尾。
投入1元回收6元 “去年青岛增殖放流每投入一块钱,就能回收6块钱以上,去年增殖放流毛收益达到2.1亿元。”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其中,2013年青岛市沿海放流中国对虾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7.3,放流三疣梭子蟹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6.2,放流日本对虾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7.8。
市海洋与渔业局数据显示,2013年青岛市沿海回捕中国对虾产值约 9946.8万元,回捕三疣梭子蟹产值约 4783.2万元,回捕日本对虾产值约 2329.5万元,回捕海蜇产值约4218万元。仅上述3种放流生物的产值就达到17059.5万元。
据了解,青岛增殖放流主要集中在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崂山湾等海域,以及莱西湖、尹府水库等大型水库淡水区。放流品种主要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吧魁蚶、海蜇、金乌贼和鲢鳙鱼等。
人工鱼礁已建成5处 恢复海洋生态环境,除了人工增加放流苗种,青岛市还加快人工鱼礁的建设步伐。记者11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崂山区王哥庄海域、五丁礁海域,即墨市大管岛海域,黄岛区石岭子礁海域、斋堂岛海域5处增殖型人工鱼礁已基本完成主体框架建设,部分人工鱼礁已经开始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养殖工作。
此外,2013年全市新投资4020万元,启动建设崂山湾公益型海洋牧场和崂山区海泉海洋牧场、黄岛区高峪海洋牧场,目前上述3个牧场仍在建设当中。记者 林伟萍
■名词解释
黄鱼——北方石斑 大泷六线鱼又名六线鱼,俗称“黄鱼”,是青岛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北方石斑”的美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沿岸,为冷温性鱼类。其经济价值极高,颇受我国消费者和养殖业者青睐。
大泷六线鱼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多栖息于沿海底层岩礁地带及海生植物生长茂盛的周边,主食小鱼类、甲壳类和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不喜游动,“潜伏”时身体多呈弓状,蓄势待发。当有食物降、漂至近前,便会似箭般迅速“射出”摄食,而后又迅速返回原隐蔽处。因其体色与周边环境相似,故不易被发现。旺钓期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