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治污不只是“下游”的环境保护问题,还涉及“上游”的产业结构、企业监管、城乡差距等诸多问题。没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重金建设的河流景观带也只能一时鲜亮,很难长期保持。 本报于日前进行了小清河治污调查。多地调查结果显示,小清河虽经多年治理,但是水质还未得到彻底改善,在个别地段甚至还存在着很严重的污染现象。
作为山东唯一的一条海河联运河流,小清河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条“黄金水道”,也承载着沿岸居民许多美好的回忆。为再现水清鱼肥的昔日美景,山东省和沿岸各市进行了长期的治理,据公开资料,18年来仅济南段的治理就投入了上百亿元的资金。重金治污确实体现了政府对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决心,但是如果不能取得持续有效的效果,不仅投下的钱容易打水漂,还会给群众留下小清河治污无解的印象。经过多年的摸索,相关部门应该以创新的思维实施整体性治理,破解小清河的治污难题。
对于小清河的治理,沿岸各地不可谓不重视,都想使之成为当地的城市景观带。拓宽河道、建设园林等措施的确能提升景观水平,但是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的话,整治效果也只可远观,不可亲近。小清河治污难的根源就在于各地的污水治理达不到应有水平。尽管各地陆续建设了不少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很难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市区人口膨胀产生大量生活废水,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时有偷排,一些地方污水管网跑冒滴漏严重,更多的农村缺乏污水管线,种种现象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小清河治污难的症结。由此可见,小清河治污不只是“下游”的环境保护问题,还涉及“上游”的产业结构、企业监管、城乡差距等诸多问题。没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思想观念的根本改变,重金建设的河流景观带也只能一时鲜亮,很难长期保持。实际上,小清河在历史上也不只是一条景观河,它自身还具有很大的航运价值。治理小清河不仅要恢复它的容颜,还要赋予它生命,让它真正活起来。一条船只穿梭往返推动经济发展的河流,更能让沿岸居民直观地认识到小清河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真正地关心它、爱护它,不再把它当做一条公用的“排污沟”。
让小清河复航,重现昔日“黄金水道”,必须以整体性治理防止各地头疼医头、各自为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而政府能否整合各类资源打通“上下游”起着关键作用。自古以来,对河流的治理都体现着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如果河流都治理不好,也很难让百姓心安。因此,各地既要认识到小清河治理的复杂和艰难,还要有紧迫感。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