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建设宜居幸福城区,
城阳一直从方便居民生活、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大手笔投入,其中去年的民生投入占财政投入七成以上,使百姓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如今,城阳学有优教、劳有应得、病有所医 、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困有多助已不再是梦。记者了解到,今年城阳
10件实事仍着力
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
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形成
“家门口就有三大社区中心可健身,片刻之间就能到达,真是太方便了。”4月 15日上午,记者来到棘洪滩街道驻地社区中心,家住附近的刘先生正在设施齐全的活动室里活动着腰板,他说自己年轻时是个农民,根本没有过“社区中心”的概念,可现在却上了瘾,“年纪大了,就缺个锻炼身体的地方,有社区中心就方便多了。”
目前,棘洪滩已有街道驻地社区中心、青大片区社区中心和金岭片区社区中心3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其中街道驻地社区中心占地60亩,总投资2700万元,金岭片区社区中心占地面积70亩,投资1100多万元 ,都已投入实用,“青大片区社区中心总占地62亩,总投资3300万元,目前正在内部装修,不久后也将投入使用。3个社区中心覆盖了街道27个社区,600家企业、单位,可以给全街道7万多人口提供便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城阳区,像这种建设标准的社区中心已经有36处,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文体活动需求,还设有医保、养老、就业等办事区域,方便百姓生活,“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形成极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
生活>>>投入7成财力增进福祉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形成只是幸福城阳的缩影,近年来,城阳一直坚持以建立完善民生制度化安排为着力点,统筹兼顾定政策、出实招,提升民生工作水平。2013年,城阳投入7成以上财力进一步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2013年,城阳投入1.9亿元新建改建25所公办幼儿园,将区属公办幼儿园和街道中心幼儿园纳入事业单位管理,全面完成三级学前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任务,备受关注的青岛实验高中和39中新校区开工建设。医疗方面,“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为3万名患者垫付资金1.3亿元。投入2350万元实现大病救助病种全覆盖、参保人群全覆盖。统筹解决了卫生室规范运行所需各类资金需求,对348名乡医进行了全面培训,覆盖全区的162处社区集体卫生室运营步入正轨,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此外,城阳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技能培训学院和街道社区学院,完成技能培训3200人。完成“一村一策”富民强村项目126个,增加集体收入8500余万元,社区可支配财力最低达到70万元以上,为幸福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托社区中心开展三级便民服务,城阳按照每个社区1~2人的标准,购买285个公益性岗位,面向居民提供代办服务,基本实现“居民办事不出社区”。
未来>>>“六有”着力改善民生
记者了解到,2014年,城阳继续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的原则,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提升市民幸福感。
用教育公平的理念推进学有优教。投入7000万元完成新建区属小学主体建设 。建立完善校长职级评审和考核评价制度。深化“中小学生八个好习惯”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区长杯”体育艺术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达94%以上。完善群众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打造“八分钟健身圈”;用就业增收的实效推进劳有应得。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就业网络城乡全覆盖,统筹城乡就业1.1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实施“一村一策”富民强村项目100个以上,促进社区和居民“双增收”。
用普惠全民的举措推进病有良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门诊统筹、医疗责任保险(放心保)补助等一系列医改制度和保障措施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机制,投入3300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标工程,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公卫项目打包集中上门”服务,着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确保大病救助病种全覆盖、参保人群全覆盖。
用居住需求的满足推进住有宜居。加快整治老旧小区、实施集中供热改造。着眼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强白沙湾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用城乡一体的标准推进老有颐养。巩固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水平,投入1.6亿元用于基础养老金发放。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总投资1.7亿元的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提高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标准,建立集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残疾人救助等于一体,整合各种救助资源、覆盖所有困难群体的大救助工作机制,实现全体居民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文/图 记者 张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