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36年攒1880张欠条 专家团进山为乡邻义诊

2014-04-23 14:47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侯玉刚家里的墙上挂着刘庆民送的挂历。



  家家都挂着他自费印的挂历

  刘庆民将自己手机号印上面,村民称是“救命号”

  刘庆民服务的村民家中,墙上都挂着一张相同的挂历。这是春节前刘庆民自己掏钱定做的,上面用大大的字号印着他们父子的电话号码。很多老年人认字不多,却能记得住这两个号码,他们说“庆民的电话号就是救命号”。

  文/图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李岩松

  通讯员 包庆淼      

  自费印挂历已坚持四年

  69岁的山合寨村村民侯玉刚是刘庆民服务的老病号。他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每隔四五天就得喊刘大夫到家里来输液。

  侯玉刚家不富裕,堂屋墙上除了孩子的奖状,最显眼的就是一张1米高的挂历。挂历上除了毛主席像,还有五个大字“隈泉卫生室”,下面是三个电话号码。“这个手机号是壮壮的,这个是庆民的,这个固定电话号是卫生室的。”虽然背不下来,侯玉刚早已将三个号码牢记在心,只要看见,就能分辨出都是谁的。

  这张挂历是今年春节前刘庆民送给侯玉刚的。像这样的挂历,刘庆民今年印了300多份。“春节前我到谁家去,就顺手送出去了。”刘庆民说。

  山里不识字的老人多,而且老花眼多,刘庆民特地把挂历上的数字印得大一号。这样只要身体有点不舒服,他们就能直接打电话找到卫生室。

  刘庆民的特制挂历从2011年开始发放,至今已坚持了四年。

  雪夜一个电话,就上门出诊

  在侯玉刚家的床头上,有一个小纸匣,里面放着一张记满电话号码的纸条,第八个号码就是刘庆民的。“前几个都是俺儿子、姐夫这些亲戚的,剩下的最重要的就是庆民的了,这是救命号啊!”

  因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四亩地还得老两口耕种。在侯玉刚的口袋里,放着速效救心丸,这也是刘庆民为防止他在地里犯病准备的。“给了我两瓶,已经吃完一瓶了,这瓶还剩十几粒。”老人把救心丸放在胸口内袋里,给记者展示完,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我心脏供血不足,一犯病就‘突突’地跳,非常难受。”侯玉刚回忆,一年前的一个冬夜,天上下着大雪,他的冠心病犯了。实在熬不住了,他给刘庆民打了电话。山路上雪厚,无法骑车,刘庆民背上医药箱,一步一滑地走着就去了。当他敲开侯玉刚家大门时,头发和身上都已被雪水浸湿。跺了跺脚,查看病情后,刘庆民赶紧给他输上液。

  看着报纸上登了刘大夫的照片,侯玉刚用手指了又指:“就是他,就是他,服务态度可好了。”听说刘庆民得过癌症,侯玉刚很着急:“他要是真有什么事,俺这些人可没法治了。”

  发小受感动,为其义务修车

  22日晚上9点,三山口村村民张金忠来到卫生室。他跟刘庆民是多年的好朋友。自从隈泉庄村有了卫生室,张金忠亲眼见证刘庆民骑坏了十几辆自行车和摩托车。每当车子坏在路上,刘庆民首先就是给张金忠打电话“求救”修车。

  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张金忠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接到刘庆民的电话,回家拿起修车工具就去了。

  “当时看见他满头大汗,脸色发黄,吓了我一跳,还以为他摔着了呢。”一聊起来,张金忠脸上仍有些紧张。

  说起23日济宁大医院的专家要来村里义诊,刘庆民掩饰不住地高兴:“今天我又得失眠了,哈哈!”

相关阅读

乡医 义诊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