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的图纸就像是建筑的“胚胎”,建筑的修筑和日后的修缮都要以此为蓝本。日前,德国驻华大使馆薄瀚德公使向
青岛市相关部门移交了300余份青岛德国建筑的原始档案,包括175份图纸、78张照片和60份文献资料等。这些档案都是从去年6月启动的青岛德国建筑档案调研工作的成果 ,相关工作人员足迹遍及德国六个城市,在联邦档案馆、军事档案馆和德国外交部档案馆,都找到了有关青岛德国建筑的丰富资料 。这些资料将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一步研究、整理,并被用于“青岛德国建筑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中。
德国外交部亦出资赞助 5月7日上午,德国驻华大使馆薄瀚德公使向青岛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移交了部分青岛德国建筑档案。据市文物局文物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批档案都是从2013年6月启动的青岛德国建筑档案调研工作的成果 。
这项工作是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青岛德国建筑文物保护规划立项的批复和德国外交部关于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德国建筑档案调研项目的联邦财政拨款通告实施的 ,除了市文物局,德国外交部对该项目也提供了资金支持。
档案的搜集、调研工作由市文物局和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共同委托德国柏林KDvJ建筑事务所具体实施。该建筑事务所也参与了德国总督旧址博物馆的维修项目。档案调研工作的具体负责人阿克瑟·冯·雅士霍夫,此前也曾为德国总督旧址博物馆制定了具体维修方案。
早在今年1月份,阿克瑟·冯·雅士霍夫先生已经向青岛市文物局郑安新局长移交了他在中德两国档案馆查阅并复印的档案资料,经过近4个月的整理,这些资料更加系统、更具实用性。此次薄瀚德公使向青岛市相关部门交接的青岛德国建筑档案资料包括175份图纸、78张照片、60份文献资料、3份博士论文。图纸均绘制精美,还都附有设计师或设计主管的亲笔签名。
档案来自德国六个城市 阿克瑟先生是建筑档案搜集和整理方面的专业人士,除了对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城建档案馆等馆藏资料进行翻译,他的足迹还遍及德国的柏林市、弗赖堡市、科布伦茨市、慕尼黑市、威廉汉姆港和基尔市共六个城市,在联邦档案馆、军事档案馆和德国外交部档案馆,都找到有关青岛德国建筑的丰富资料。
据市文物局文物处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资料包括了1898~1914年青岛历史规划图、历史地图,医药商店旧址、德华银行旧址、欧人监狱旧址等25处德国建筑的营造档案、设计图纸、历史照片等资料,它们为研究青岛德占时期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除了建筑类档案资料,还有很多反映早期青岛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照片,如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学堂——青岛特别高等学堂(俗称“德华大学”)的学生在上美术课和化学课的照片。
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到目前为止对青岛德式建筑档案开展的一次最为全面、丰富的档案搜集和整理工作 ,“德国人按照其工作习惯,每栋建筑都保留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图纸、建造过程的各种文档资料和照片等,但是一战中,一些青岛德式建筑的档案资料被破坏或遗失,还有部分被运到了日本或德国,导致青岛德式建筑的原始档案比较缺乏。”这也为这些德国建筑文物的修缮工作设置了障碍,甚至因此已经造成了一些文物不可逆的损坏。
2013年10月底启动修缮工作的德国总督旧址博物馆,起初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原始档案资料的匮乏。最终,在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帮助下,博物馆最终从德方获得了建筑四个外立面的原始图纸和内部4个楼层的具体平面图,为修缮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建筑保护规划年底出炉 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通过了对《青岛德国建筑文物保护规划》的立项。而要完成该项“规划”内容,就必须首先弥补100年前德国建筑原始档案的欠缺。这次耗时约一年的青岛德国建筑档案调研工作是《青岛德国建筑文物保护规划》编制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这些资料将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一步研究、整理,作为制定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青岛德国建筑文物保护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即可出炉。
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也表示,将在档案研究和规划制定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德国技术力量的支持。这个民间性质的基金会于2009年7月在德国柏林成立,得到了德国联邦经济及科技部和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基金会执行主席欧涵说:“他们认为这些
老建筑,虽然在中国,但这是德国人建的 ,是德国建筑文化在中国的留存,他们有责任维护德国建筑的质量。同时这些老建筑也记录了德国当年一段不光彩的殖民历史,德国人需要正视并保留好这段历史,以警后人。”此前,这个基金会已参与了江苏路基督教堂等多个青岛德式建筑的维修工作。
记者 王法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