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层上建青钢厂区 光支撑桩就打了27333根

2014-05-15 10:57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厂房每个主立柱下要打18根预制桩才能保证承载。



  俗话说:“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几句话用在青钢在董家口的搬迁项目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董家口所在位置曾经是个盐滩 ,地下有6到10米的淤泥层,因此打桩是最好的解决办法。5月14日,记者来到青钢位于董家口的搬迁项目工地采访时了解到,第一阶段的“地下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截止到4月底光预制桩已经完成27333根,总长度约40多万米,比从青岛到济南的距离还要远。据介绍,第一阶段的工程也是整个搬迁工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到8月份第二阶段的工程也将逐步完工,年底有望开始试生产。

  “地下工程”就花了近6个亿

  5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青钢董家口搬迁项目工地时,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不时有工程车辆载着各种各样的庞然大物从路上经过。而在工地上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中 ,一种机器的声音几乎在各个工程工地上都听得到,那就是打桩机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2013年2月26日搬迁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开始,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主要的工作就是“地下工程”,也就是打桩和场地回填,到现在已经基本完成。“董家口这边以前是一片盐滩,路面上虽然看着很硬 ,但是下面都有6到10米的淤泥层,对于我们的项目建设来说,地基处理是最基本的,需要用近20米的预制桩,打到地下的岩层中 ,才能达到承载的需求。”青钢党委副书记刘铁牛介绍说。

  而记者在炼钢厂工程项目的工地上也注意到,这里的厂房立柱已经建成,中间立柱更高,两侧略矮,而这些立柱的下面,都有预制桩作为支撑。“两侧的立柱都轻一些,每个立柱下面有四根预制柱支撑,中间的主要承重,每个立柱下面有18根预制柱。”工程管理部部长马祥庆告诉记者。而他也表示,与之前在市区内建的老厂所处的地质条件不同,光在桩基和地基的处理上成本就高了许多,“光桩基和地基的处理就花了4到6个亿。”

  工程建设重视“低碳”

  5月14日下午,记者在搬迁项目建设场地参观时,发现高炉工程项目进展似乎更快一些,而这里配套高炉建设的热风炉也已经快要封顶。而记者也注意到,这建设的热风炉比老厂区的个头要大不少。马祥庆部长告诉记者,配合高炉建设的热风炉主要是为了给高炉提供高温的助燃空气,而现在基本的要求都要将空气加热到1250℃。

  “以前在老厂的时候,因为市区有限高的要求,我们的热风炉不能建太高,每个高炉必须配6个热风炉,但是新项目的建设我们就采取了大型化的设计,每个热风炉将达到100米高。”马祥庆表示。

  而采取大型化设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降低燃料成本。“原来每个炼铁的高炉需要6个配套的热风炉,现在只需要3个就可以。”而这也是青钢搬迁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做到环保和低碳。“目前我们的脱硫项目和除尘项目都早就启动 ,这也是我们整个搬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铁牛告诉记者。

  预计年底试生产

  据青钢党委副书记刘铁牛介绍,目前青岛环保搬迁工程总投资计划为164个亿,目前共完成了170多个合同,合同额约90亿元,截至4月底一共支付工程款大约17个亿。“实际上的投入肯定要比17亿多,因为跟我们合作的企业之前也达成协议,允许延期付款。”刘铁牛表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第一阶段的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这也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为复杂的部分,这一阶段完成之后,进度会加快很多。按照计划,到今年8月份,将完成主要厂房土建封顶及行车安装运行,具备设备的安装条件,到今年年底,将开始试生产。刘铁牛副书记表示,搬迁工程完工之后,将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其中三成左右的产品将用于出口。

  数字看青钢搬迁工程:

  1、截止到4月末,共计完成预制桩27333根,约40余万米;灌注桩完成3470根,约69000米。

  2、截止到4月底,各单项工程设计图共计25081套,整个搬迁工程预计在6月末可完成主线路施工图设计工作。

  3、目前已经回填土石约946万立方,累计回填面积7437亩。吹填海砂累计完成约410万立方,吹填面积1850亩。已全部完成9827亩土地的回填、吹填工作。

  文/图 记者 孙祥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青钢 支撑桩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