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很多道路上安装了这种"剪刀手"。
电子眼可分辨公交、轿车 目前交警部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主要有现场处罚和非现场处罚,后者就是俗称的电子眼抓拍。据民警介绍,以往抓拍的违法主要是抓拍路口违法,抓拍来源有两个,一是电子警察自动抓拍,二是通过监控来人工手动抓拍。在抓拍违法的类别上,主要有闯红灯、超速,以及手动抓拍的,如违法停车、违法交通标线等,其中人工抓拍的效率较低。
而在
智能交通系统上线之后,由于系统安装了智能识别软件系统,自动抓拍违法的类别大幅增加,包括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反交通标线也就是俗称的轧线、逆向行驶、闯单行、占用公交车专用道、黄标车驶入禁行区域、货车驶入禁行区域这七大类。
以闯单行为例,传统的电子眼只有记录能力,但是很多单行线是允许公交车通行的,电子眼无法分辨沿单行线行驶的车辆中,哪些是允许通行的公交车、哪些是违法的车辆,除非是人工值守手动抓拍,而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由于具有了车牌、车辆动态识别能力,所以可以轻易检出违法车辆。
■现场探访 以前靠人工,今后自动拍 22日下午,记者来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的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大量工作人员正在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是由48块小屏幕组成,在高清电子眼的拍摄下,画面显示非常清晰。其中,有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抓拍系统进行调试。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逐张查看系统自动在延安三路上抓拍的违法停车,在图像中,车牌号码等显示得非常清楚,并且在图像左上角,有系统识别后自动生成的时间、路段以及车牌号码,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这和以往的抓拍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在路段自动抓拍。”工作人员介绍,以往电子眼抓拍路段上的违法停车,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抓拍,而这些测试抓拍的违法停车,全是系统自动完成的。
工作人员介绍,实现对路段上违法停车抓拍主要需要两种技术,一是车辆动态识别以及区域识别,一种是车牌识别,以这处电子眼所处于延安三路为例,本身该路段就禁止停车,在系统软件中对延安三路的路边设定一个禁停区域,在软件画面中形成一个矩形的区域,在现实的路面上并不会出现,当有车辆进入所设置的禁停区域静止后,电子眼就会根据此前所设定的车辆静止时长来进行抓拍,在抓拍后,通过软件识别会获取车牌号码,违法抓拍取证过程基本结束,然后系统自动传递到下一个流程。
路上新设备都是啥? 最近一段时间,马路上出现了大量新设置的杆子以及安装的设备,这些以前从未露过面的新设备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猜测和好奇。市交警支队秩序处民警介绍,他们也通过微博、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到很多市民想知道这些新设备是什么以及其用途,市民关注的主要有三类新设备,其中有两类是智能交通系统的1178处采集点装置。
第一种就是市民热议的“剪刀手”,这种V字型的杆上安装了两个小喇叭形状的装置,这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超声波采集点。
第二种是杆上或是在电子眼旁边安装的小白盒子,这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微波采集点。智能交通系统的采集点主要有超声波、微波、感应线圈三类,主要检测和采集车流量、道路车辆占有率、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等信息,通过这种精确测算的方式,来计算出实时的道路车流量等信息,为疏导车流、诱导车流动向 、提高通行效率等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种通常是在电子眼旁边,夜间启用的白光灯,这种装置的作用并不复杂,就是一个补光灯,用来抓拍车辆在夜间产生的如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多是安装在夜间光线相对较差的路段。
部分信号灯不读秒了 不少市民还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很多信号灯配装的计时器黑屏不读秒了,这是与智能交通系统信号灯改造有着比较大的关系。据民警介绍,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信号灯、信号灯机箱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系统启用后,信号灯将有重大变化 ,一是覆盖区域将有430余个信号灯机箱联网,可以从指挥中心实时控制信号灯变化,二是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信息,信号灯可以实现根据车流变化的自适应调整,但是通过包括行人过马路等综合因素考虑,自适应信号灯时间的调整,目前是被限制为加减5秒。
除了如周边施工等个别因素外,计时器的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需要而对信号灯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就是停止不再使用,这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由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信号灯具有根据车流量来自适应调整的功能,因此可能出现原本显示的红灯时间为50秒,但其他方向道路车流减少后,系统自动减少红灯时间,从50秒直接跳到20秒,绿灯也是同样道理,这很可能会给驾驶员带来误导或是影响。此外,在国内城市来看,如北京等使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城市都不使用或取消了计时器,其他很多城市也未使用或是取消使用。不过,由于岛城很多市民比较习惯于看计时器,因此在改造过程中,交警部门会根据实际需求来取舍。
文/记者 刘鹏 图/本报记者 王滨(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