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了临时工 又来毁“志愿者”?

2014-05-27 08:55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温江桦

  四川省巴中市城管一副中队长侯飞甫拒交两元停车费,与收费老人发生纠纷,后强行开车离开,致收费老人摔倒在地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5月25日,当地记者致电巴中市城管局一支队支部书记辛荣昌,他表示,侯飞甫系该局的驾驶员,平时为了工作方便,被任命为中队副中队长,而侯飞甫只是该局的一名志愿者

  实际上,支部书记辛荣昌接受过两次采访,这只不过是最近的一次。之前,辛书记称,侯飞甫是临聘人员;而这一次,“华丽”变身成为了志愿者。到底何者为真,姑且不论。辛书记如此在意与强调侯飞甫的身份,其用意无非是切断其与城管局之间的“责任联系”,但是细究起来:侯飞甫拒交停车费致人死亡,和“执法”并无关系,也即和其身份无关。辛书记拿“身份回应”,颇有些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味。

  毁了“临时工”,又来毁“志愿者”。辛书记自作聪明的回应,已经将一起单纯的刑事案件,变为了一起牵涉当地政府公信、形象的舆论事件。因此,我们应该接上辛书记的话茬发问:警方的通报称侯飞甫是临聘人员,为何城管称其为志愿者?如果是志愿者,有没有支取工资?让志愿者当副中队长,想必侯飞甫执过法,执法权为何让没有执法资格的人来行使?况且,让志愿者当副中队长合适吗,有没有猫腻?

  太多的问题。不过,仔细审视辛书记的回应,最大的问题便随之而出:是什么让辛书记有着如此思维惯性,以至于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撇清关系、推卸责任?即便是非执法活动致人伤亡,也下意识地想搬出“临时工”这个屡试不爽的挡箭牌?况且,鉴于城管已经形成的“恶名”,无论是用临聘人员,还是志愿者来回应,只能激起更大的舆论波浪,为何辛书记或者说一些官员仍然没有汲取教训呢?

  关键是官方回应无约束,以至于习惯成自然。举个例子。延安城管跳起来踩人头事件发生后,大家都在猜或者赌:官方会不会以“临时工”回应呢?果不其然。即便真是临时工,在这个人们对“临时工”特别敏感的时代,“临时工”就等于“卸责”,官方难道一点都不清楚?其实,认真想想,何止在处理城管问题上,官方的回应是如此呢,在其他事件中,也屡有发生。一事当前,官方不是认真、严肃地正视问题,首先想的便是如何卸责,以至于官方回应的逻辑漏洞百出、徒留笑柄。

  对老百姓关切的问题,是不是及时回应、如何回应,回应是否令人信服,关乎政府的执政能力、公信力。而公信力是政府生存的“货币”,如果回应不及时、雷人、漏洞百出,如何让老百姓买账,夯实执政基础?也因此,治官,将权力关进笼子里,也要将官员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发言,当成一种执政能力来考核,让回应迟缓、敷衍、雷人等官员付出相应的代价。(作者系媒体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