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张谦宜是雍正老师 康熙封其为"山东学究"

2014-05-27 09:55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很多电视剧都拿清朝来说事儿,《宫》借的是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承继大统的背景;《甄嬛传》说的是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后宫争风吃醋的故事,所有这些电视剧中,雍正都被塑造成一个足智多谋而又疑心重的人物。这样一位传奇的皇帝,教育他的老师又该是怎样的呢?雍正的老师很多,但主要的一位是青岛人,他叫张谦宜。尽管电视剧中根本没有张谦宜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上,张谦宜的教育对雍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张氏明初迁居胶南

    张姓是中国大姓,本源其实不在青岛,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早在2002年,海内外的张姓华人代表就基本认同,姓张的根在河南濮阳。据说张姓之源有三,最早乃是黄帝之五子青阳氏挥因制造弓箭所得,他被任命为弓正(也称弓长),故而子孙赐姓张。

    张姓此后散布于全国,具体到张谦宜这一支,应该是明朝初年才迁居青岛的。据胶州市政协文史办主任、《胶州百家姓》作者石业华介绍,明朝初年,有潍县人张士宽迁居胶南松山子,这支张姓人丁兴旺,分至众多,名人辈出,影响巨大,人称松山张。据说,松山张传到第三世张嵓(yán),他死后跟妻子合葬松山里之金玉沟,按照家谱说法,此穴为风水宝地,地理形象叫金钩挂玉壶,因为风水好,所以后人也多为显达之人。

    作为张嵓的后人,张谦宜并非第一个名人,早在他之前,就有人当过大官,还有人当上了皇帝儿子的老师,此人就是张克敬,他在明朝嘉靖年间担任邵陵王府的教授,也就是王子的老师,可见学问相当广博了。

    张谦宜,名张庄,字谦宜,一字稚松,号山农、山民,晚年自称山南老人。张谦宜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然有着很高的学术修养,他天分极高,少年时期就已美名远扬,“以诗名负其雄才推到一世”,后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开始引起皇帝的重视。

    曾让雍正跪砖顶碗

    张谦宜中年潜心于程朱理学,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成举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他中进士这年已经56岁了。

    科举的成就其实只是张谦宜能力的一个表现,中进士之前,他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如在诗作方面,他著有《斋诗抄》,此书后来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存目》,而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程朱理学方面,他的研究也十分出众,被青岛文史专家鲁勇先生评价为“在当时的青岛人中独领风骚”,除此之外,他还研究经史,擅长书法,简直是一个全才。

    张谦宜的能力很快引起了康熙皇帝的重视,尽管张谦宜本人不爱钻营,一心只是著书立说,但皇帝觉得他人才难得,于是将他作为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老师,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皇帝继承者的热门人选。

    据传说,张谦宜为人耿直,执教很严,因此还得罪了康熙父子。因为张谦宜是个读书人,所以一心只尊着孔孟教诲,在他眼中,皇子和平民也没什么区别,一次四阿哥读书不用功,被他毫不客气地以跪砖顶碗处罚,这位四阿哥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事情传到康熙那儿,龙颜大怒,据《胶州百家姓》记述,康熙还跟张谦宜嚷嚷了起来。

    康熙帝怒斥:“我儿子学为天子,不学亦为天子!”

    谁想这位胶州来的老先生认死理儿,直接跟皇上杠上了,“学为尧舜之君,不学为纣桀之君!”好在康熙皇帝还算明事理,脸上虽然挂不住,心里明白张谦宜说得有道理,只是拂袖而去。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