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入鲁”特高压输电工程示意图(资料片)
齐鲁晚报讯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西电东送整体通道
方案。该方案共包括中西部地区向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鲁地区送电的12条输电通道,其中,我省规划设计的三条新通道全部获批。这标志着三条新建线路已经取得国家“路条”,“外电入鲁”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将新增向我省输电能力1800万千瓦左右,建成后接纳省外来电能力累计将达到2500万千瓦。这对优化山东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山东积极推动新一轮“外电入鲁” 我省规划设计的三条新通道全部获批。这三条新通道分别是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落点于济南市,线路全长约730公里,规划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方式送电,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
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内蒙古上海庙,落点于山东鲁南,线路全长约1300公里,规划采用两条±660千伏直流或一条±800千伏直流送电,2016年建成投入运营。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陕西榆横,落点于潍坊市,线路全长约1070公里,规划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方式送电,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
三条输电新通道建成后,可新增省外来电能力1800万千瓦左右。“加快推进‘外电入鲁’,积极接纳省外来电,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保障全省电力供应的有效措施。”
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国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宁东直流、河北辛安、黄骅至我省500千伏联网工程三条原有“外电入鲁”通道的基础上,又谋划了三条新的通道。先后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签订了能源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6月25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亲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会商;孙伟常务副省长和夏耕、张超超副省长多次到有关部委进行协调推动;省发改委会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汇报衔接、紧盯落实、全力争取。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三条新通道最终全部纳入国家重点输电通道方案。
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智能电网 山东省抢抓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机遇,积极谋划推动新一轮“外电入鲁”。近日,国家批复同意加快内蒙古锡盟、上海庙以及陕西榆横等三条向我省输电通道建设,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这对有效缓解电力缺口、保障电力供应,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省发改委负责人指出,这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三条新通道建成后,全省每年可接纳省外电量1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省内煤炭消耗6000万吨,可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亿吨。届时,省外来电所占比重近三分之一;省内装机中,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16%,省内火力发电比重将大幅下降,能源结构更趋合理。“
还有利于完善智能电网,增强支撑保障能力。”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布局,全省未来将建成“两交两直、交直互补”的“外电入鲁”受电格局。交流:锡盟—山东、榆横—济南—潍坊,直流:宁东—山东、上海庙—鲁南,电网布局更趋合理。
同时,有利于优化配置全国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北地区,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省份。
“外电入鲁”作为“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