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童作品受欢迎 八成家长觉得"经典"变少

2014-06-02 06:3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小王子》……这些以往的经典儿童读物如今依旧是书店里的畅销品。连日来,记者通过到书店调查、和老师家长交流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代儿童文学阅读和儿歌情况进行调查,大部分人觉得如今经典文学作品和经典童谣越来越少。对此,有专家分析称快餐文化的出现,使得经典儿童读物的创作者减少。

  倾向让孩子读纸质书籍

  孩子在读什么书,您关注了吗?今年的儿童节前期,记者在半岛网发起了一份调查问卷,最终有308位网友参加。

  “您的孩子读的书目大多是?”在这个问题中,有181人选择“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占58.7%,占调查总额的一半一上;有77人选择“当代世界儿童名著”,占25%;有48人选择呢“读教师推荐的书目”,占15.5%。

  而在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之间,有240人选择“尽量不接触Ipad、点读机等电子阅读方式,注重书本”,占77.92%;有56人选“每种电子方式都能接受”,占18.1%;有10人表示“觉得电子书、有声读物更方便”,占3.25%。

  在给孩子选择书籍方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指导师、儿童阅读推广人邹沛妤建议,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选择书籍要符合孩子的兴趣。此外,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来选择。

  经典儿童作品最受欢迎

  你给孩子看的儿童读物是国内的多还是国外的多?调查中,有127名家长选择“国内的多”,占41.23%,有99人选“国外的多”,占32.1%;有80人觉得“两者差不多”,占到25.9%。

  儿童经典作品的选择中,记者调查发现,有150人选择《格林童话》等这些流传久远的文学作品,占51.6%;而有142人选择杨红樱、曹文轩等当代儿童作家的书籍,占到46.1%。

  记者在书城进行调查时发现,这里的书籍除了杨红樱和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以往冰心等人的国内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外来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现在广受欢迎的书籍大多是绘本,绘本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引入国内的,在国外也堪称经典,对孩子的阅读方面影响很大。”邹沛妤说。

  家长觉得“经典”越来越少

  和以往相比,现在出的经典儿童作品是多了还是少了?对此,有242人选择“越来越少”,占78.57%;35人选择“差不多”,占11.36%;28人选择“越来越多”,占9.09%。

  您觉得现在推出的儿歌作品中,像《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经典童谣多吗?对此,有232人选择“极少”,占75.32%,70人选择“一般”,占22.73%;5人选择“多”,占1.62%。

  为何经典越来越少了呢?邹沛妤表示,国内的经典儿童作品之所以变少,是因为相关作者太少了,要出多而精的作品就很不容易。岛城童谣创作家门秀山表示,以往的创作环境比现在好多了,当时创作童谣的也很多,他们有自己发表作品的园地,创作的积极性特别高。

  经典读物难以满足需求

  6月1日,五年级孩子家长卢秋玲告诉记者,学校老师一般比较推崇经典读物,她觉得,现在流行的儿童读物其实也不少,但是无法纳入经典书目中,原因在于书本的内容过于生活化、简单化、娱乐化,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影响和人格的塑造。

  卢秋玲也有一些烦恼,现在的经典几乎和几十年前的没有两样,而孩子们的需求和口味都在变化,这就要求要创造出更多的新经典读物,但是目前而言,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经典还很少出现。

  儿童读物还需挖掘深度

  “社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很多儿童读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因而有些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行文风格都走向电视语言化。”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告诉记者,电视化的语言比较轻松、直观,简单易懂,不需要深度的思考,这种方式对大人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也容易带来一些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很少进行主动思考,难以形成个人化的诠释。

  朱自强认为,真正的印刷文字作品应该具有景深度、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和丰富的语境。“我们主张儿童读物要挖掘深度,儿童也要从小学会深度阅读。”朱自强称,大力主张这种印刷文字的文化,并非完全摒弃电视化的语言风格,而是说二者不可偏废,儿童阅读要找到两者间的平衡。记者 郝园园  朱薪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